先行奉上我自己學習Docker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百度云地址:提取碼為d5jh,有需要的可以自取
下面我將按照思維導圖的一步步展開Docker的相關知識;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Docker是什么?
Docker 使用 Google 公司推出的 Go 語言 進行開發實現,基于 Linux 內核的 cgroup,namespace,以及 AUFS 類的 Union FS 等技術,對進程進行封裝隔離,屬于 操作系統層面的虛擬化技術。由于隔離的進程獨立于宿主和其它的隔離的進程,因此也稱其為容器。最初實現是基于 LXC,從 0.7 版本以后開始去除 LXC,轉而使用自行開發的 libcontainer,從 1.11 開始,則進一步演進為使用 runC 和 containerd。
通俗的講,就是一個新的虛擬化技術。
它的架構如下圖所示
那么Docker和傳統的虛擬機技術有什么區別呢?
Docker和傳統的虛擬化技術的區別在于傳統虛擬機技術是虛擬出一套硬件后,在其上運行一個完整操作系統,在該系統上再運行所需應用進程;而容器內的應用進程直接運行于宿主的內核,容器內沒有自己的內核,而且也沒有進行硬件虛擬。因此容器要比傳統虛擬機更為輕便。
具體的對比如下圖所示:
通俗解釋:Docker的虛擬化更加輕量級,是容器級別,進程級別的虛擬化,傳統的虛擬化是操作系統的虛擬化,也就是說Docker的虛擬化只虛擬化應用,不用復制一套操作系統。
既然如此,那么Docker的具體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Docker能夠解決傳統虛擬技術的如下弊端:
1、更高效的利用系統資源
2、更快速的啟動時間
3、一致的運行環境
4、持續交付和部署
5、更輕松的遷移
6、更輕松的維護和擴展
Docker 使用的分層存儲以及鏡像的技術,使得應用重復部分的復用更為容易,也使得應用的維護更新更加簡單,基于基礎鏡像進一步擴展鏡像也變得非常簡單。此外,Docker 團隊同各個開源項目團隊一起維護了一大批高質量的 官方鏡像,既可以直接在生產環境使用,又可以作為基礎進一步定制,大大的降低了應用服務的鏡像制作成本
那么Docker是通過那些方式來實現這種虛擬化呢?
這里我們介紹Docker的三大核心概念:
1、鏡像:鏡像是Docker中最為核心的一個技術,其核心是采用了聯合文件系統實現的分層存儲技術,每一個鏡像的構建都是由多層只讀層組成的;Docker 鏡像是一個特殊的文件系統,除了提供容器運行時所需的程序、庫、資源、配置等文件外,還包含了一些為運行時準備的一些配置參數(如匿名卷、環境變量、用戶等)。鏡像不包含任何動態數據,其內容在構建之后也不會被改變。
因為鏡像包含操作系統完整的 root 文件系統,其體積往往是龐大的,因此在 Docker 設計時,就充分利用 Union FS 的技術,將其設計為分層存儲的架構。所以嚴格來說,鏡像并非是像一個 ISO 那樣的打包文件,鏡像只是一個虛擬的概念,其實際體現并非由一個文件組成,而是由一組文件系統組成,或者說,由多層文件系統聯合組成。
鏡像構建時,會一層層構建,前一層是后一層的基礎。每一層構建完就不會再發生改變,后一層上的任何改變只發生在自己這一層。比如,刪除前一層文件的操作,實際不是真的刪除前一層的文件,而是僅在當前層標記為該文件已刪除。在最終容器運行的時候,雖然不會看到這個文件,但是實際上該文件會一直跟隨鏡像。因此,在構建鏡像的時候,需要額外小心,每一層盡量只包含該層需要添加的東西,任何額外的東西應該在該層構建結束前清理掉。
分層存儲的特征還使得鏡像的復用、定制變的更為容易。甚至可以用之前構建好的鏡像作為基礎層,然后進一步添加新的層,以定制自己所需的內容,構建新的鏡像。
2、容器:鏡像(Image)和容器(Container)的關系,就像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中的 類 和 實例 一樣,鏡像是靜態的定義,容器是鏡像運行時的實體。容器可以被創建、啟動、停止、刪除、暫停等。
容器的實質是進程,但與直接在宿主執行的進程不同,容器進程運行于屬于自己的獨立的 命名空間。因此容器可以擁有自己的 root 文件系統、自己的網絡配置、自己的進程空間,甚至自己的用戶 ID 空間。容器內的進程是運行在一個隔離的環境里,使用起來,就好像是在一個獨立于宿主的系統下操作一樣。這種特性使得容器封裝的應用比直接在宿主運行更加安全。也因為這種隔離的特性,很多人初學 Docker 時常常會混淆容器和虛擬機。
前面講過鏡像使用的是分層存儲,容器也是如此。每一個容器運行時,是以鏡像為基礎層,在其上創建一個當前容器的存儲層,我們可以稱這個為容器運行時讀寫而準備的存儲層為 容器存儲層。
容器存儲層的生存周期和容器一樣,容器消亡時,容器存儲層也隨之消亡。因此,任何保存于容器存儲層的信息都會隨容器刪除而丟失。
按照 Docker 最佳實踐的要求,容器不應該向其存儲層內寫入任何數據,容器存儲層要保持無狀態化。所有的文件寫入操作,都應該使用 數據卷(Volume)、或者綁定宿主目錄,在這些位置的讀寫會跳過容器存儲層,直接對宿主(或網絡存儲)發生讀寫,其性能和穩定性更高。
數據卷的生存周期獨立于容器,容器消亡,數據卷不會消亡。因此,使用數據卷后,容器刪除或者重新運行之后,數據卻不會丟失。
3、倉庫:鏡像構建完成后,可以很容易的在當前宿主機上運行,但是,如果需要在其它服務器上使用這個鏡像,我們就需要一個集中的存儲、分發鏡像的服務,Docker Registry 就是這樣的服務。簡單理解為git倉庫或者maven私服即可。
參考文章:Docker底層實現、這可能是最為詳細的Docker入門吐血總結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