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技術中心的
2017年年會,作為主持人之一的我有幸和一位HR的可愛小伙伴結緣,她就是佳婕。或許因為我們都擁有者天使的面容,善良的品質,積極的態度,以及——坦誠……沒錯!坦誠!TMD的坦誠!
那是之后的一次KTV聚會,我穿著fashion的衣服,戴著耳釘,踏著魔鬼的步伐步入那神圣的K歌房,上來高歌一曲迎來陣陣喝彩,此刻,一個佳婕部門的同事問我:“你是哪個部門的?”
“你猜!”我很喜歡這樣的問題,因為少有人會猜對的!
“矮油!他技術中心的”,佳婕旁聽到了,脫口而出。丫的,這女娃子不但坦誠,還愛管閑事兒![捂臉]
聽到這一句坦白的我一臉黑線,連笑容都有些凝固了……額,這么說或許有些夸張,不過,我確實不太喜歡被人說我是做技術的- -!
為什么?為什么我不喜歡別人說我是做技術的?
今天聽了《非暴力溝通》,其中提到暴力溝通的一種常見形式,即為在講話中附帶過多自己的評論(而不是描述事實),比如:我以為,我認為。而一個正常人,通常不希望被別人定義為他是什么人。(好開心,看來我還很正常)
而說到做技術的,大眾印象中的關鍵詞有哪些?木訥,刻版,悶騷,過于理性,不修邊幅,格子衫,加班狗,不會溝通,宅,不運動…………
呃……先跳脫一下,那個……其他做技術的同仁看到這里當做我是自黑就好了。另外,感覺這些印象并不理想的技術小伙伴也記得多多支援下技術同學公眾印象的提升哦!
回到主題,那么,我這種文藝青年(居然自己給自己下定義,也是夠了[捂臉]),因為一個職業標簽就多了這么多奇怪的公眾印象自然不會特別開心。
所以,KTV后,我跟佳婕約定,“下次,不要介紹說我是做技術的,我本來演得那么好,結果被你一語道破……”
“呃,那怎么介紹呢?”
“就說是你小弟吧!人力資源實習生,反正我長得也年輕哈哈!”
區別‘事實’與‘意見’的一首小詩
我從未見過懶惰的人
我見過有個人有時在下午睡覺 在雨天不出門
但他不是個懶惰的人
請在說我胡言亂語之前想一想
他是個懶惰的人還是他的行為被我們稱為懶惰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兒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個愚蠢的孩子
請在你說我愚蠢之前 想一想
他是個愚蠢的孩子
還是 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我使勁兒看了又看 但從未看到廚師
我看到有個人把食物調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著炒菜的爐子
我看到這些 但沒有看到廚師
告訴我 當你看的時候
你看到的是廚師
還是 看到有個人做的事情被我們稱為烹飪
我們說有的人懶惰 另一些人說他們與世無爭
我們說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說他學習方法有區別
因此 我得出結論
如果不把事實和意見混為一談
我們將不再困惑
因為你可能無所謂
我也想說
這只是 我的意見
做一個‘沒有標簽’的人
如果“程序猿”一詞,代表的只有優質的印象,我會期望我被定義為一個“程序猿”么?好像,也不會……那如果“程序猿”就代表著像國家主席那樣的稀有高貴,如果“程序猿”就是馬云爸爸的別名——依然不會!
“專注”于一個行業,假以時日,可以獲得這個行業的標簽,然后,他就是“專業”的?我們會不會常常不經意間誤解了“專注”與“專業”?又或者,局限于其中而不可自拔。
三年前,我面試過一個估計30歲上下的大哥。
“在你之前做的項目中,你有設計過某些具體的模塊么?能講一講么?”
“我擅長的是寫代碼。”他這樣回答。
“呃,擅長‘寫代碼’?”我有些不解。
“對,就是寫代碼,就是寫if,else啦,寫邏輯……”
“那你會設計那些邏輯么?組合邏輯模塊?還是要把邏輯給你了你再用代碼來寫?”
“對的對的,我擅長的是‘寫代碼’,其他的不擅長……”
此次面試的結果想來不需要進行說明,這個場景雖然真實但也確實是比較夸張的,但我們或許可以借此隱隱發現:即使是程序員“寫代碼”這件事情,我們期望也不僅僅是“能寫代碼”!我們需要至少要有思想,有一定的產品思維,有創新意識,懂得一些架構設計,可以分辨邏輯優劣的“代碼生產者”。
“寫代碼”到“程序猿”,“程序猿”到“做技術的”,“做技術的”到“工作”,“工作”到“生活”,聰明的你,還認為在這個時代,我們有必要被貼上某種標簽么?在愛因斯坦被常常稱之為“偉大的物理學家”的時候,說不準內心中偶爾也會發出“老子小提琴也是專業的!老子愛的是音樂!”的吶喊吧!
我,不需要那樣的專業的標簽,你只需要看到那些事實:
我可以做出清晰合理的框架設計
我可以快速寫出幾乎沒有bug的代碼
我可以在你不經意間又設計并實現了一個有趣且有用的小工具
我可以寫出還算有些邏輯和思想的隨筆
我可以在外灘上迎著行人開開心心地唱歌錄視頻(而不被城管抓到^ o ^)
我可以在公司年會上意氣風發地主持
我可以在麥子學院侃侃而談地講課
……
太多的我可以,我不只是個“程序猿”,我“不是”個程序猿!
“一個人怎么可能在每個領域都做得卓越?涉獵太多,肯定樣樣不精通!”這句話的正確與否暫不評論,但在斷定他人不可能的時候,不防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思路,撇開觀點,嘗試觀察下事實,然后思考……什么是“精通”,什么是“卓越”,“他”做到了什么,“我”完成了什么……
或許,
我們都可以發現“天才”的存在
又或許,
變成“天才”,也沒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