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學生會找我要測試卷,說自己復習到現在了沒做過題,或者只做過選擇題,不知道如何下筆;看到答案的時候甚至發現這個答案我自己看著答案都不清楚為什么會寫這個。千萬不要說自己還沒背,因為吳老師很擔心不做題,只背會出現只有輸入過程沒有輸出過程,沒辦法完整的有邏輯有組織的呈現出答案。現在給大家分享一篇日志,目的很清晰,是讓大家知道自己現在不管幾輪復習,最后的目的都是為了答出那300分的試卷來!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給一直問集訓是什么,和現在復習不一樣的地方的學生分享一下。
幾期集訓課下來,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也就是大家現在最愁的問題——做題。每個知識聽懂了,但去做題時,非常費力,即使是完全講過的題目,在要求學生動手寫完整時,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也就是你看知識,到背知識,到做題,再到做好題,之間的每一步都有很大的差距,存在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直停留在背的階段,或者做選擇題的階段,根本發現不了問題。用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來看,大部分學生都習慣性的停留在了較低的知識水平,也就是領會,連應用的能力都沒有。
每一個考生在考場上是做題,不是給誰背書,也不是整理筆記。到底考上考不上,依據的也是做題的情況。這個做題不是選擇題,是后面的大題。統考的話,拉開差距的不是選擇題,是后面的大題,非統考的話,拉開差距的不是名詞解釋,同樣也是后面的題。一般,名校來說,決定你高分低分的是最后的論述題。一道論述題,40分,答的好的,可以得30分以上,答的不好的就是20分以內,每道題會拉開10-15分的差距,3道論述題下來,30-45分的差距就這么拉開了。
有同學拿著去年某學校的真題來問我,講義上找不到怎么辦,我想告訴每一個同學,每一個學校的考試卷子都有一兩道題目或者兩三道題目是你沒有直接背到的,你陌生,百分之八九十的同學都會陌生,先不要著急,冷靜的分析下題目,看看能不能用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即使還是不會,也不要鬧心,因為這兩道題不是那么有區分度的,更應該關注的是剩下的那些所有你見過的題。見過很開心,但不要掉以輕心,你要想的是把它答完美。如何答完美,得經過反復練習或者專業指導。
也有同學跟我說看了去年北師大的題,不都是背的么,如果還是有這樣想法的同學的話,已經離考不上不遠了,很多同學因為輕視教育學,覺得它簡單所以選擇它,那么到現在了,請收起你那顆傲嬌的心,下點功夫吧。態度上:教育學沒有那么簡單了,特別是北師大、首師大啊、武大、南大 、廈大包括去年剛改成非統考的天大和浙大,正因為改成非統考,我們院長很明確的告訴過我原因,就是不想要死記硬背的學生。行動上:別老是看,老是感覺了,拿起筆來做做題吧。
不要再跟老師爭辯,不背答什么,我不是不讓背,只是不讓死記硬背,你理解了背,會容易記憶,在記憶之后,也會有自己的見解。 現在的題目,都喜歡穿件馬甲出來,所以你得靈活掌握。12年,311簡答題讓舉例說明教育的負向功能。你會舉例么?13年311簡答題考尊重學生的內涵,你知道是答現代學生觀么?14年311簡答題問課程的邏輯組織和心理組織是什么關系,很多學生是空白,其實不就是學科內容由簡到難的邏輯順序和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么。14年740論述題40分,讓你簡述黃炎培的教育思想,并進行評價;15年740論述題考現在德育存在的問題,你就是把黃炎培的思想和德育那章一句話不差的都答上,你也只能得20分之內,你的評價、你對問題的認識來自哪里呢,來自你的理解,所以,動動自己的腦子吧,不要再那么機械了。還有,廈門大學40分的題目,“論述表揚和批評在教育中的關系”,南京大學40分的題目“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你認為通常應該怎樣提出研究問題”。這些只靠背,不行吧!
也不要再問老師辨析題花多長時間寫,名詞解釋該花多長時間,我不是不回答,是因為我對你負責任,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你必須自己去控制時間,拿套你要考學校的模擬試卷,吃飽喝足上完廁所安靜的坐在那里,拿一塊手表,盡自己的全力去做卷子,不要控制時間,但是要記錄時間,要從頭寫到尾,不要只寫點,然后在做的過程中,記錄每種題型所花時間,這樣整套完事兒后,如果花超了時間,可以根據你花在每一部分的時間來調整。做第一套你花了快5個小時,那么你就在第二套,第三套再去控制時間。這也就是監控和調節策略了,你背了,你應用了么?
改卷老師沒有看過你的講義,沒有看過你的筆記,對于答案也只是參考,最重要的是根據多年教學經驗來判斷你到底有沒有研究素養,你能不能結合具體的實例寫出靠譜的建議,因為咱們學的是教育學,是很活的學科。
做題,最關鍵的是分析題目,不要上去就答你背的那些東西,你得看看題目需要什么,即使每到選擇題,也要認真對待。
更多考研信息請關注勤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