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琪亞的P.E.T.育兒手記 1 》
每晚的將孩子趕上床的任務真是一項持久戰。
洗澡,刷牙,吹頭發,玩,講故事。。。
間或夾雜著哭鬧糾纏”媽媽留在這里睡覺!媽媽留在這里睡覺!“此等極具殺傷力的坑媽彩蛋。
成功脫身之后,世界頓時十分美好又短暫。可是今晚美好的世界傳來不和諧音,大白熊憂心忡忡的對我說,
"你有沒有覺得木蘭最近特別喜歡哭哭啼啼?一言不合就哭鬧,發脾氣啊。難道,是Horrible Three 嗎?”
我理解他的擔心。那要追溯到一段對我倆特別可怕的歲月---- 姐姐心蜜的兩歲Terrible Two。初為人父母的我倆,完全搞不懂當時動不動就嚎哭的心蜜,給她東,她要西,好了你給她西,她又要東,來來回回煩不勝煩。加上她個高體胖,哭起來聲音高亢嘹亮不會停。當時我們家住在一個幽靜的小山谷下面,四周是小區樓房,感覺哭聲能自帶環繞效果了,我們真是怕死了她哭。
有一晚,大白熊堅持要我坐下來看電視。我們獨自撫養心蜜的那兩年,一起看電視成了奢侈。為何這晚要看電視呢?原來,大白熊找來了英國版的“超級保姆到我家”,希望可以拯救我們家的難題。當時我倆確實很少關注撫養技巧這一類的學問,屬于得病了才尋醫那種。
好了么,看完了超級保姆,學會了一招“淘氣椅”。先是我試,天啊,她根本就不會乖乖坐在那里啊,而且兩分鐘過去了,人家也不鳥你也不道歉啊?哭的只會越來越大聲。我當時又懷著妹妹,于是,這個“淘氣椅”大法的實際操作人就是大白熊了。蜜蜜無理取鬧的時候,他就二話不說把她扛到250米之外的山谷沒有樓的另一邊,吭哧吭哧放到一張長椅上,用手圈一個地盤不讓她掙脫下來,一直到她安靜投降為止(現在寫出來突然莫名心酸)。有時候我感覺,他倆出去了有半個世紀之久,每次兩人回來都像兩只斗敗的公雞,精疲力竭。
饒是如此,大白熊確還是相當滿意“淘氣椅”的效果,他覺得孩子懂得了規矩。
只是我心里,有隱隱約約的直覺,這不是一個好方法。
后來,就開始了猛看育兒書籍之路,也萌生了學習心理咨詢的想法。在不斷的學習中,我逐漸了解到了類似于“淘氣椅”之類手段的機制:它是通過父母單方面的權威,用否定,強制和懲罰的手段來達到改變孩子行為的目的。這類機制是很管用的,特別是孩子越依賴,越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的時候,因為恐懼得不到愛,所以會順從,討好。孩子在短期內行為得到糾正,教育,表現出來的效果是正面的,所以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這一類的教育源遠流長,代代相傳。在資源緊缺的古代,生存是第一位,得不到父母關懷照顧的嬰幼兒無法生存。這種手段教育出來的后代適應力更強。
然而,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了。科學與心理學的發展,讓我們有了客觀的記錄和比較研究。基于恐懼或獎賞來糾正行為的教育方法是有很多副作用的,特別是對長期的親子關系方面,對成年人后期的心理健康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得出了這樣的理解之后,我對P.E.T這套理論簡直是一見鐘情。它不提倡懲罰和獎賞來教育孩子,而是用自然的,尊重的方式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脫離恐懼,提高孩子自我實現的能力。
我開始慢慢的要求自己用這套理論去對待孩子。這種尊重孩子自我實現能力的態度,也大大的減輕了我對撫養孩子的焦慮。于是妹妹木蘭,就很幸運的沒有坐過“淘氣椅”。也很神奇的是,像以前心蜜那種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給什么都不滿足的Terrible Two階段,沒有出現在木蘭身上。
絮絮叨叨的寫了回憶錄,現在筆鋒要拙劣突兀的一轉,回到我開頭的對話上來。
“是Horrible Three嗎?也是,她三歲了呢。不過我不是很覺得她哭的特別厲害啊,明天看看再說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還真就聽到了木蘭在哀怨的哭。
“我要餅干!我要餅干!我要餅干!” 她哭著伸手去搶姐姐的餅干。
想起大白熊說的Horrible Three, 我打算好好傾聽一下她。
"木蘭好傷心啊,想要拿姐姐的餅干。“?
”嗯。“ 抽抽搭搭的應了。姐姐說,”我不是給你了嗎!這些是我的餅干啊!“
”哇!“又哭了,而且還越來越大聲。”我要全部的餅干!“
”木蘭想要把全部餅干放到自己的盤子里。“ ”嗯。” 點頭,聲音小了。
“木蘭不想看見姐姐手里和盤子里有餅干。” “嗯。”
”哦。。。可以告訴媽媽為什么嗎?“
”。。。“她沒有在哭了,眨巴著大眼睛在使勁思考。。。。凡是出現這種表情,我就知道她開始天馬行空了,因為其實她現在還不能很好的回答因果關系的句子。
”。。。因為我不喜歡心蜜呀!“ 她說完,麻溜的爬下椅子,玩去了。。。。
玩去了。。。 也不要餅干了, 也沒有再對著姐姐哭哭啼啼,又跟著姐姐屁股后頭轉了。
她真的不喜歡心蜜嗎?其實我一點都不在乎呀。也許她是開玩笑,也許她在那一個時刻真的不喜歡姐姐,又或許她就是長久以來不得不忍受屈居老二。。。但是這些都不可怕了,因為她知道她跟媽媽說完那句話就重回到了快樂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