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次跟著媽媽去到縣城,我就想,如果以后我能到這里生活,我就滿足了。可能,這個信念就成了我學習的原動力。
在那個懵懂的年代,媽媽也一直灌輸給我一個做“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信念。漸漸的,在我思想深處,我深信只要熬過這段時間,就會迎來美好的未來,我會慢慢成為人上人,我會成為被人羨慕的人,我會永遠沉浸在周圍人群的夸贊聲中。
高中時代,我終于要到縣城學習了,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見識了小城市的不同與繁華;但是,我好像并沒有實現愿望的滿足感。隨之而來的反而是一種沮喪,自卑,壓抑。我沒有時間去深究我應該干什么,我想干什么,學習的壓力,同學的競爭,我不由自主的加入了這場為排名次,為排好的座位,為得到認可的戰爭中。
在就業后,我曾經在想,自己到底愛不愛學習,到底為什么學習。成年后的思想逐漸成熟了,所以得出的結論未必跟青少年時的想法一致,或許還會為自己年少時的無知打圓場。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我確實不愛學習,我從小是在周圍人群的稱贊中成長的,我習慣了這種稱贊,或許,以后學習的種種努力,只是為了得到別人的一聲稱贊,現在想想,當時的想法多么可悲,但我又是多么幸運。在那個純真的年代,我選擇了一件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