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判斷—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首先還是五大數字力地圖:

五大數字力

2017年已經成為過去,在充實的學習中迎來了2018。不知不覺,五大數字力的第三部分盈利能力已經學完了,今天在這里做一個小小的總結。

一、概念比較

好生意的六大關鍵指標分別為:“毛利率、利潤率、經營安全邊際率、凈利率、每股收益(EPS)、股東報酬率(ROE)”。

為了便于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將它們的公式列出做一下比較:

1.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

2.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

3.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

這三個公式分母都是營業收入,分子不同,體現的是對收益率越來越精細的計算。

(1)毛利率 是一個初略的總盈利和營業收入的比值估算

(2)營業利潤率 是扣除了營業的費用后和營業收入的比值估算

(3)凈利率 是不僅扣除了營業費用還扣除了稅的凈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值

下面將毛利率用1代表,營業利潤率用2代表,這兩個指標相減得到營業費用率,相除得到經營安全邊際率。

營業費用率=1-2? 看看開銷大不大

經營安全邊際率=2/1? 看看抗風險能力強不強

而ROE(凈資產收益率)和EPS(每股收益)這兩個概念都強調股東獲得的收益,容易混淆,我們昨天比較過了,現在再一起復習一下,將它們的概念放在下面對比一下:

ROE(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所有者權益

EPS(每股收益)=凈利潤/總股數

這樣一對比就很清楚了,這兩個指標分子相同都是凈利潤,但分母不同。

ROE的分母是股東權益,也就是股東投資的錢,是公司凈利潤與股東投資的錢的比值,代表著股東的投資收益率。

EPS的分母是總股數,這個指標表示的是一家公司努力經營賺得的稅后凈利潤,如果換成股份,每一股能幫股東賺多少錢?這個不是比率,是每股分得的錢數,單位是元。它突出的是分攤到每一份股票上的盈利大小,是分析每股價值的一個基礎性指標。

二、判斷指標回顧

回顧一下六個指標的判斷依據:

1、毛利率、營業利潤率、每股收益(EPS)沒有具體的指標,需要關注個股五年趨勢以及行業的橫向對比,原則都是越高越好!

需要注意的是毛利率是一個相對平穩的指標,如果出現突變,一定是出現了重大轉變。所以在看毛利率時要看五年的,不能只看一年,還要從毛利率數字中看到趨勢。

2、營業費用率:

“營業費用率”連接了“毛利率”、“營業利潤率”,它可按下列指標判斷一家公司在行業內的相對地位:

(1)、營業費用率<10%,代表這家公司在行業內已具有相當的經濟規模,是具有一技之長的公司,或是行業的前三甲。

(2)、營業費用率<7%,不僅具備很大規模,在經營上的費用也相當節省。

(3)、營業費用率>20%,可能出現在以下行業中:

a、自有品牌,廣告推銷的費用非常貴。

b、尚未具有經濟規模的公司,因為分母(營業收入)小,所以指標高。

c、市場蓬勃發展,但仍需持續投入的行業。

d、需要不斷促銷,才有回頭客的行業,如超市。

e、餐飲業。餐飲業的費用率一般都在33%以上,所以餐飲業的毛利率也必須在50%以上才能持續經營。

3、經營安全邊際率:經營安全邊際率>60%,則這家公司有較寬裕的獲利空間,即使面臨突如其來的市場波動,也將比其他競爭對手具有較高的抵抗能力。

4、凈利率:至少>2%的公司才值得投資,當然,凈利率越高越好!

5、股東報酬率(ROE):一家公司ROE能達到10%就不錯了,但如果:

(1)、ROE>20%的公司,是非常好的公司。

反之:

(2)、ROE<7%,可能就不值得投資。

三、各指標權重

好生意的六大指標的權重如下:

“盈利能力” 六大指標權重

除了凈利率和每股收益(EPS)各占比10%,其余各項指標分別占比20%。

四、實例指標比較

知道了具體指標之后,我們將學習到的指標應用在實際分析上。

上面六個指標都是反映公司利潤的,我們看財報除了明白各項指標意義、標準之外,還要做比較-------行業之間做比較、同行業做比較、與自身往年業績做比較、這幾項指標之間做比較。

1、行業之間“毛利率”的比較

“毛利率”? 行業? TOP10

生物制品最高,行業五年平均達到63.4%,白酒行業次之。

2、家電行業“毛利率”比較

家電行業毛利率比較

3、家電行業盈利能力指標對比

家電行業盈利能力指標對比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