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旅游衛視曾經有句廣告語,“身未動,心已遠”,深得我心。我認為是道出了旅游者的應有心境和旅游的本質。旅游不只是身體的出游,更是心靈的遠行。
? ? ? ?畢竟我們每個人受到時間、財力和心情的限制,還要考慮同行者的因素,能出去旅游一次已經不易,除了帶文明與素質出游之外,還都希望有自己的收獲,或是開拓眼界或是愉悅心胸,而不僅僅是做別人眼中流動的錢包。
? ? ? ?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和朋友一家人去爬一座山,剛靠近景點標志處,就有不少人開始照相,進了景點之后更是不亦樂乎。他家上高中的兒子偏偏不感興趣,說那些石碑和大門之類的能證明你來過,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兒子的論調直被父母說怪,我卻非常贊同。越往里走,美景越多,發現越多,心情越好,激發出了拍照的欲望,在很多不是標志性景點的地方照了很多照片,效果非常不錯。比如凌空橫出的樹干,瀟灑少年跳躍攀上,再做一個引體向上,活力十足;以山里人家古樸的大門為背景,我坐在門前低低的臺階上,暗色的背景,亮藍色的衣服,不經意的淡淡的表情,我承認,愛極了那張照片。
? ? ?旅游的目的是讓心靈愉悅,心放松了,舒展了,身體又能累到哪里去呢?把你的心融進自然,找對了感覺,身心都舒服,勝過排著隊,挨挨擠擠地拍那種“我來過”的照片。
? ? ? 有了好心情,還要有好旅伴。我們住在城鄉結合部,開車往城外走幾分鐘,就是大片田野,挖野菜,看夕陽,踩田埂,也很快樂。一個人可能會有些無聊,兩三人就會很愜意。但是有多少人從來沒有出去走走,是因為沒有一個有閑情逸致并跟你合拍的人。
? ? ? ? 去年六月我們爬了井岡山,雖然沒有趕上杜鵑花開,沒有上到山頂,但那卻是一次極為愉快、讓我大呼過癮的旅行。前一天晚上剛剛下了雨,空氣清新,樹木挺拔翠綠,讓人心曠神怡。在半山腰剛拐過一個大彎,我們北方人從未見過的美景迎面撲來,跟人撞個滿懷——深深的山谷里,云和霧繚繞在一起,云在流動,霧也在流動,霧時濃時淡,濃的時候是煙灰色,淡的時候是奶白色,蔚藍的天空時隱時現,形成一幅幅流動的淡藍、煙灰和潔白交織的壯美畫面。霧從谷底飛起,飄上高空,又會悠悠地左看看右瞧瞧飄向低處。當它們拂過碧綠的樹木時,人的心底仿佛在激蕩著歌曲。陽光稍強一些的時候,遠處出現了一線白墻黛瓦的房子,像海市蜃樓,長在云霧里。很多人從我們面前走過,我和兩個伙伴卻停在這里,感嘆不已。如果沒有人陪伴,如果我們像其他人匆匆忙忙上山,匆匆忙忙下山,那只是爬了一座山,又有多少心靈的洗禮呢。
? 旅游中,切忌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主見,要聽從自己的心靈的聲音。三年前在西雙版納游玩的時候,旅游團里的很多人聽從導游的安排,去看鳥類的表演,而我覺得來西雙版納不是為了看在哪兒都能看到的鳥類表演,我魂牽夢繞的,是西雙版納的熱帶原始雨林。所以我約起我們一同前來的三位朋友,去探訪那神秘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真的沒有虧待我們,我們走的路,是用竹子凌空搭起的小徑,走在上面很有彈性,任誰都想跳一跳。還看到一棵堪稱樹王的大樹,它的樹干像墻壁一樣寬厚,長滿了青苔,仿佛是歷史老人的化身。雖然還沒有走到森林的深處,雖然這里還稱不上是原始,但它自然的味道和氣息已足以讓我們每一個人沉迷。還記得有一次在沈陽清昭陵,我不太喜歡看皇帝的陵墓和金碧輝煌的塑像,也不會在香火面前俯身下拜,我喜歡的是那里門外的大榆樹,哪一棵都需要三四個人才能合抱,最為滄桑的一棵,樹干橫向屈身前行有三四米遠,然后又向斜上方伸展開去,它橫在地上的樹干有半人高,像一個巨大的天然沙發。剛剛有一家三口坐在這里歇息,喝水吃東西,馬上又有一對情侶來這里拍照留影。大樹,以它千百年的閱歷,毫不矜持毫不做作地走進我們的生活,我們有幸和它們自然地接近,能和千百年的歷史對話,這不就是旅游的最高境界嗎?
? ? ? “身未動,心已遠”,旅游不僅是眼睛的盛宴,更是心靈的狂歡。清明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國慶,元旦,端午,重陽,七夕,一個個適合出行的節日在向我們走來。嘿,準備好了嗎?帶上輕盈的身體,還要帶上自由的心靈,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