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年末,我看到了一本好書,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好書,《時間的格局:讓每一分鐘為未來增值》。 我突然意識到我需要改變,我需要向此書的作者學習,不再做一個重度拖延癥患者,然后我關注了公眾號筆耕不輟,然后我結識了年輕的弘丹老師,能和一位暢銷書作者成為微信好友著實讓我小興奮了一下。公眾號上的一篇文章吸引了我,《21天訓練營——普通人從零開始寫作,成為寫作高手》,我想這也許是改變我自己的一個機會,仔細想想,我上學時是喜歡寫作的,當我的作文被老師當成范文在班上朗讀的時候我有著無比的成就感,可看看現在,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在國企天天荒廢時間,覺得自己特別沒用,光陰易逝,歲月易老,我不想等到我老了的時候什么也沒給自己留下。于是,在2017年還剩下最后一天的時候我報名參加了21天寫作訓練營,我要讓我的2018年真正成為新的一年。
我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不愛說話,不愛表達自己的內心,好像寫下來比說出來對于我來說更容易一點。生完孩子后我的心思大多撲在了孩子身上,和老公的感情慢慢淡了下來, 我們很少溝通,很少交流內心的想法,由此產生的就是我們無數次的爭吵。當然,我是個很能控制的人,畢竟我知道當著孩子的面不能爭吵,于是我就變成了個很能忍的人,忍受著他的無理,忍受著他的不尊重,忍受著他的大聲呵斥,很多話我不說出來都憋在心里,憋出來的都是病,我想我也就是沒去檢查,若是去檢查肯定有抑郁癥。我必須要給自己找個出口,讓自己情緒宣泄的出口,寫作無疑是我最好的選擇。我記得在我十三歲的時候經歷過一次心靈重創,那時候被全班同學白眼兒,感覺天快塌下來了,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但是我忍下來了,忍受的同時我拿起了筆,寫了一篇文章,還投到一個全國的作文比賽,獲不獲獎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給自己的心靈開啟了一扇窗。一個孩子都知道用寫作的方式宣泄自己,何況我現在已經人到中年,我必須用寫作來釋放自己的情緒,用文字來書寫我心里說不出來的話。
《時間的格局》里提到,我們不要輕易的提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其實很難,而應該說升級自己。我喜歡這個說法,升級自己,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技能,所謂技多不壓身,而寫作就是我認為的一項基本技能。在國企上班,每天都會寫一些無聊的東西,不是說明就是報告,可能有的時候就是糊弄,反正沒人關心你的寫作水平,但是我真的不想在這樣的國企繼續呆下去,我其實一直有跳槽的想法,可仔細想想,跳槽之前我必須要豐富自己,必須要加強自己的技能,必須要讓自己像穿上堅硬的鎧甲一般。多一項技能就加強一格戰斗力,在如今的社會,你想要生活的更好就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強。我雖然還算喜歡寫作,小時候寫過詩,寫過小說,大學時寫過劇本,但我不覺得我寫的好,而我也會在寫作時有很多的困擾,所以想通過參加訓練營能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
21天,這個數字很小,很多年前我就知道了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可是我沒有付諸行動,我沒有任何一個好習慣是我用21天養成的,這是我覺得我活的比較失敗的一點。我總是靠想象,但沒有靠行動。就像在2016年的結尾我就想從2017年第一天開始跑步, 但我有諸多理由讓我自己放棄。我覺得人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而這個習慣應該是除了吃喝拉撒睡以外的某個對自己有意義的習慣。我曾經想跑步,一是鍛煉身體二是情緒宣泄,但始終沒有行動,如果我早就決定用21天法則當作方法相信就可以鞭策自己。我在兩個月前就開了微信公眾號,并且給自己定了最初的小目標:一個月寫一篇推文,但到現在一篇也沒寫。寫到這我都開始鄙視自己了。不過還好,在我報名參加了寫作訓練營后,我又重拾了小時候的習慣,每天晚上寫日記,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希望我能堅持下去,并能從簡單的日常生活中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提高自己,更希望時光在我筆下沒有白白流逝。
我最大的毛病就一個字,懶!其實所有定下的目標不去行動,找諸多借口都是因為懶,這種懶包括肢體上的也包括思想上的,在工作學習中我懶得去思考,看一本書我懶得去思考,生活的瑣事我也懶的去思考,長此以往我覺得我會變傻,會變成沒有思想的行尸走肉。當我看到弘丹老師在書中提到她在寫作的時候可以倒逼自己去思考,這就讓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一個讓自己不能懶得去思考的一個方法。所以我要通過參加訓練營讓自己的大腦動起來,讓自己認真思考,才能寫出有深度的文章。
以上,就是我為什么要參加21天寫作訓練營的原因,宣泄情緒,提高技能,培養習慣,樂于思考,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變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