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是116期親子班的第3周,每天進入各小組內(nèi),看著父母的檢視,心情會隨便著檢視的內(nèi)容波瀾起伏。在眼前會重現(xiàn)當時情景,感受著孩子那無奈的選擇。有一種愛,是父母覺得這是愛。有一句話是我們父母常常掛在嘴巴邊上,“我是為你好”。這真是我們所要的愛,強制不讓我做想做的事,真的是為我好嗎?
我們一直在談“愛”,愛是什么?愛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下的愛,但我們對孩子的愛真的是百分百無條件了嗎?我愛孩子,幫孩子買了一件衣服,但也因為這件衣服弄臟破損而打孩子。這是愛嗎?孩子想玩游戲,你說不允許,孩子灰溜溜的去寫作業(yè)。或許這些有些人會說,這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但我可以肯定這并不是孩子能懂得的愛。更甚至有些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愛我,老是說我缺點,我一無事處。我真的真的很想抱一抱這些孩子,他們是那么無辜和可憐。
愛是指喜歡達到很深的程度,繼而人為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類主動給予的或自覺期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愛是靈魂的共鳴。共鳴是雙方需要承認一方付出感情的值得,而不是強壓給對方。愛是很奇妙的感覺,能讓人越變越好,也能讓人越做越差。就是要看使用“愛”的人,是把它當?shù)秱Ψ剑€是把它當花,贈人玫瑰留有余香。
愛是讓孩子內(nèi)在的感覺好,而責任是推動孩子自動力的基礎(chǔ)。作為成人,我們有撫養(yǎng)孩子的義務(wù),有教育孩子的責任。有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wù),有孝敬父母的責任。有好好工作的義務(wù),有賺錢養(yǎng)家的責任。“義務(wù)”和“責任”使我們的行為充滿動機,為了讓父母安享晚年,給予父母一些旅游基金的資助。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發(fā)展,讓自己不斷學習,放棄休息培訓讀書。為了讓自己能學習得更多,不斷利用碎片時間聽、說、讀、寫、實踐,并幫助他人共同進步,教會別人也是對自己最好學習的一種方式。
孩子是否也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你有沒有對著孩子說過“你只要學習就好,其它的事我來做。”至少我的父母曾經(jīng)和我說過這句話,但是我也算是挺叛逆的,沒有做到他們想要的“學習好”。或許拿父母的一句話說,我的性格不像他們?nèi)魏我粋€。外向好動,喜歡交友,能說會道。當時我們學習就是在棍棒下,理所應(yīng)當?shù)淖晕覍W習。我父母也是大學生,可以輔導我作業(yè),但大多情況下,爸爸看計算機報紙,媽媽關(guān)起門看電視。可能也是由于成績并不差,所以他們也沒有多管。
現(xiàn)在我撫養(yǎng)孩子卻覺得,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這種陪伴是為將來的分離做準備的。以前我爸爸對我的行為只能稱為“陪了”,并不稱為“陪伴”。他注重的是結(jié)果導向,并不是過程。而我們現(xiàn)在更多的是一邊陪著孩子,一邊引導孩子。要有正確的思維導向和價值觀,看到家里人有困難需要幫一把,看到地上有紙需要撿起,看到?jīng)]有做完的小事,默默無聞的幫忙做完。這就是家庭每個人的義務(wù)和責任,懂了自己的責任,就能開啟心中的小馬達,自動力的加速前進。
當然不僅僅只是家庭成員對家有責任,孩子對自己的功課、興趣班等任何一方面都是有責任的。不要輕言喜歡做一件事,既然做了就需要做到自己最好,這就是自己給自己肩負的一種責任。有責任心的孩子,做事積極、懂得關(guān)心、不輕言放棄。這是每一位父母從現(xiàn)在起,都應(yīng)該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并不是讀書好才是成功的,孩子需要多方面的發(fā)展,如果能讓孩子從“責任”這兩個字做起,他們會非常的與眾不同。
講究“責任”并不意味著撇清“責任”,我們工作中常會出現(xiàn),“這是誰做的事?”常常是先追究責任,再處理事情。責任是讓我們更好的有擔當,我們需要是團隊合作。有問題不管是誰做的,先要帶著孩子考慮用哪種方式處理,處理事情比明確責任歸屬最重要。當然我也會做一些責任劃分的,比如在我和大寶說,你是書桌和書架的管理員,要負責清潔和整理哦。要讓孩子對家庭的事有責任感,但真的碰到書架亂放,也不會追究孩子,會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放才能整齊。
夫妻相聚為了培養(yǎng)感情,而我們和子女在一起是為了他們今后離開我們做準備。最好的并不是教他們功課,要教他們做人的道理,要有一份愛一份責任的對待自己,對待別人。
本周目標:
[事業(yè)]加班流程時間控管代理優(yōu)化檢查
[效能]微信整理、衣櫥整理
二、八大關(guān)注
【健康】
這周跑步碰到了每天晨跑的朋友,“問起我跑多少?”“三圈吧”其實我就3公里,每天像完成任務(wù)一樣的。朋友說,“如果你想減肥,跑上八圈吧”。“八圈?”我驚呆了,我們小區(qū)的八圈,就相當于7、8公里了,半個馬拉松。她說她就是這樣減了20斤的,羨慕別人的身材,更佩服別人的毅力。我說“我早上要開晨會。”她卻對我說:“沒事啊,晚上補跑,一定要天天堅持。”我才發(fā)現(xiàn),我的身邊處處都有精英,只要他們想,他們就能做到。我顯示不是那個最努力的人,天天卡著點去跑步,完成作業(yè)打卡就好。現(xiàn)在才八月底,還有時間,讓自己重新開始,我也得重新規(guī)劃一下自己的目標,調(diào)整心態(tài),重新出發(fā)。
太陽越起越晚了,我也是隨著太陽的升起,也慢慢變晚。這周在家的時間較多,沒有跑步,睡眠也沒有比上個月有明顯的改變。
【財富】
報名參加10.19號奇跑迪斯尼,帶著女兒一起跑3.5公里。
【家庭】
臨近暑假尾聲了,家庭會議要對整個暑假進行復盤。每個家庭成員都覺得收獲滿滿,小有成就,這歸功于我們一開始就有有續(xù)的計劃表,使得推進了暑假又有玩又有學習的生活。這對孩子兩個月后,直接鏈接學習生活一點也沒有影響,或者說影響不大。只是學習新知識,節(jié)奏更快一些而已。
『家庭會議』
* 大寶總結(jié) *
1、 暑假去了非常多的地方 ,還去了夏令營,感覺很好玩。
2、 暑假作業(yè)除了學校布置的暑假作業(yè)外,學到了論語、數(shù)學乘法豎式、除法,學會了scrach編程,獲得了最有創(chuàng)意獎。數(shù)學一年級四季完成了,一年級語文閱讀也快做完,英文牛津閱讀讀完了第三階段 。
* 爸爸總結(jié) *
1、成功報名上了夏令營,這可是2個名額中的一個,秒殺。
2、組織了一次較為成功的旅行,完成了大寶今年的夢想之一,去海底潛水。
3、在暑假快結(jié)束時,去申請了新西蘭簽證,準備明年寒假的家庭旅游,也把四位大人的簽證準備好。
4、給大寶創(chuàng)造了紅色詩歌 ,媽媽真心不會做。
* 媽媽總結(jié) *
1、有計劃的執(zhí)行,每天功課不多,但收拾起來也是滿滿的成果
2、大寶在整個暑假中改變大了,從一開始盯著寫作業(yè),現(xiàn)在在吃早飯后主動寫作業(yè)。
3、大寶做錯事時,會說對不起了。
4、整個暑假豐富多彩,愿意和父母溝通,提前完成出游的作業(yè)。
5、學會玩24點,玩得還不錯,能小贏幾把。
6、 閱讀很主動完成,有一個多月的累計量。
『媽媽檢視』
1.1、 小寶-【我怕,但我愿意媽媽抱我滑梯】
小寶的膽子小,我們?yōu)榱隋憻捫毜哪懽樱?jīng)常是笑著和他說。晚上下班,乘姐姐和爸爸練琴還沒有回家,我問小寶“你怕周末的水上世界的滑梯嗎?”“怕”“那你滑得開心嗎?”“開心。”“那媽媽抱著你滑,你還怕嗎?”“不怕”。 R感受:孩子本能的是怕是很正常的,是他自己無法給自己安全感的表現(xiàn)。而我們一下鼓勵他勇敢,笑著面對所有他心中的恐怖,雖然孩子還是怕,但他愿意去嘗試。這就是需要我們父母引導孩子,怕沒有關(guān)系,有父母在,嘗試一下也未嘗不可。所以每一次小寶都怕滑,但每一次老公抱著,他也愿意自己爬上滑梯,和自己對抗。要多鼓勵孩子,孩子能克服恐懼。
1.2、小寶-【媽媽生氣了】
幫小寶洗好澡,做完萊特納的練習,做完思維訓練,親子閱讀完成之后,終于可以舒舒服服的躺在自己床上,看英語了。那個這尾巴,就一點點爬上床,在我旁邊和我搗亂,還拿枕頭和我鬧著玩。我臉一板,去隔壁自己玩,媽媽要看書。小寶一看媽媽臉色變了,嚇得溜下了床。在門口碰到了老公,趕緊打報告說“媽媽生氣了,要打?qū)殞毜膵寢尩膶殞殹!崩瞎犃诵λ懒耍瑤е氝M了大房間告訴我,還特意讓小寶做了我生氣的樣子。兩手插腰,臉一沉,感覺像我當時在講“大衛(wèi)不可以”書里面的那個媽媽的樣子。老公和小寶走出去了,小寶還不罷休,繼續(xù)大喇叭嗓門喊“媽媽生氣了,媽媽生氣了。”外婆外公聽到了,外婆說“媽媽最疼小寶了,不會生氣的。”我實在太困了,沒聽完后面說什么就睡覺了,今天好好和小寶談一下,媽媽并沒有生氣,只是不想打擾而已。每個人都有私密時間,只是媽媽現(xiàn)在無法晚睡,所以需要提前處理一些事。
1.3、小寶-【吃綠豆糕】
今天加班晚回家,老公送了一盒綠豆糕給我們吃。小寶看到后,早就想吃了。但他沒敢說,自己拿著綠豆糕放在了外婆的床上,并和外婆說“這是爸爸送的綠豆糕”,外婆只是答應(yīng)的附和著,“對的,爸爸送的”。外婆和我們說,他想吃了來找我了。我問著懷里的小寶“你想吃對嗎?”小寶躲在我懷里,點了點頭。那我們明天吃,好嗎?小寶點點頭。我親了小寶一口表示為他的行為點贊 R感受:小寶是個小吃貨,他能控制自己的行為,雖然表示出想吃,但還是能控制。現(xiàn)在能控制自己最愛的吃,以后就能控制住其它自己想要的。
1.4、小寶-【睡覺】
把晚上的學習時間全部完成后,小寶粘著我,想要讓我抱著他睡覺。我和小寶說,你已經(jīng)是小大人了,你在嬰兒時都是自己一個人睡覺的,媽媽抱抱你,知道你可以自己一個人睡覺的。小寶表示他困了,要睡覺了。我知道小寶要睡覺就能馬上睡覺,這是一個信號,馬上幫他換上尿布,讓他自己穿睡褲,把空調(diào)的風調(diào)小了。問小寶,頂燈是你來關(guān)還是由我關(guān)。小寶說他關(guān),他關(guān)完燈睡下。指著臺燈說,還有一盞燈沒關(guān)。我和小寶說,爸爸要進來,會看不到的,我已把臺燈調(diào)暗了,讓爸爸進來看得到。
R感受:小孩子就是一塊海綿,你給他什么,他就能吸收什么。除了教孩子一些知識以外,還要為別人著想。智商是可以靠后天的刻意訓練形成的,而情商是父母需要平時的培訓的。
1.5、小寶-【碰掉別人手中的物品】
我在看大寶早上背誦的錄屏,小寶上來拍得一下,把我手里的手機打掉了,還對著我笑。我和小寶說這個行為是不對的,一邊拿起他的小車塞進他的手里,同樣也試著打掉他手里的車,問他的感受是什么?小寶說感受不好,他不喜歡。所以說不能把別人手里拿著的物品打掉,你可以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想讓你看手機,你陪我好嗎?或是媽媽我也想看姐姐的視頻。小寶點了點頭。
R感受:對于低年齡的孩子來說,他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他感同深受,再和他說應(yīng)該如何處理。以前外出吃飯時,我和老公一人拿個手機,姐姐不在,沒人陪他時,他會主動和我說,媽媽不要玩手機,媽媽陪我好嗎?我覺得他通過這次的共情感受,一定也能學會如何表達。孩子是不知道如何表達,就會用行為來處理。這一點和大人是一樣的,大人之所以打孩子,除了打以外已經(jīng)沒有其它方法。所以我們需要學會用語言溝通,學會用其它的方式改變孩子的行為。
1.6、小寶-【我要打卡】
昨天晚上答應(yīng)了別人盡量去聽會議,做拉拉隊支持,結(jié)果自己弄晚了,把小寶弄好,都快十點了。準備睡覺了,小寶說卡沒有打呢。一般周五也比較忙,父母回家,我們二對二,也不做萊特納的訓練,但沒有想到,小寶竟然還記得。我問他,那我們把中文字復習完,要做什么啊?小寶回答說睡覺。很乖哦,能知道下一步的處理。我們真的復習了所有字,孩子認識了23個字,我數(shù)了一下。有問題的字還有16個,但孩子一點也不擔心,他就是喜歡這樣的互動,喜歡貼貼紙。剛開始用一些形式讓孩子喜歡,卻在不經(jīng)意間變成了習慣。
1.7、小寶-【媽媽睡覺了】
由于下午要做蛋糕,晚了一些時間睡覺。等我想睡覺了,小寶醒了,和小寶說外面有蛋糕。小寶嗖的一下下床,脫了衣服去吃蛋糕。吃完蛋糕又回來了,我說還有橙汁喝,嗖的一下又喝完回來了。我問小寶你怎么又回來了,小寶說要和媽媽在一起。他說他想去拿小車,我說可以,不過你得把鞋穿好,否則腳臟了,不能上床。小家伙拿回了車,可鞋忘記穿了。我在床上讓了邊上的一些地方,對他說,你就在旁邊玩吧。我看他對著空調(diào)吹,怕冷,讓他自己去抽屜里拿衣服穿。他自己拿好衣服后,竟然把頭會套進去了,還自言自語到,商標是在后面的。只是兩個手找不到袖子。我?guī)退岩路┖茫宜X了。過了一會兒他爬上床了,他一邊說,我腳洗過了,硬是把身上的衣服脫了,外婆說這衣服是臟的。我一看在空調(diào)間一定要穿衣服的,拿起睡衣幫他穿好。他就靜靜的躺在我身邊,有時候外公進來乘一會兒涼,有時候外婆進來涼快一下。小寶會對外婆說,媽媽在打呼嚕,睡著了。小寶一直在我旁邊陪著我,陪到我睡醒。
R感受:一直覺得小寶很皮,但真得在我旁邊,和他說好媽媽睡覺,就一直躺在我身邊,也沒有任何的要求,非常的乖巧,有點讓我受寵若驚了。按照規(guī)定來做,不違反。
2.1 大寶-【悄悄話】
大寶不是很喜歡給自己評分,我就想著要不我們來談?wù)剫寢尮ぷ鳎敢饴爧寢屩v故事嗎?大寶對成人的世界特別的好奇,也喜歡聽媽媽同事們的各種奇葩的故事。而我也希望他能通過這些故事成長,聽別人的事,走自己的路,不要再犯同樣的問題。
1、同事在電話給應(yīng)聘人員來面試,竟然把準備正式進來的人員也打了電話。
媽媽:你碰到會怎么做啊?
寶寶:把重復的人去掉。
媽媽:如何保證人員的不重復呢?
寶寶:我會一個個比對。
媽媽:比對后如何確保一定做到去重呢?
寶寶:大寶說我會檢查的。
R感受:很流利的對話,至少孩子有此意識。
2、同事在寫今日工作時,寫熟悉編程語言。
媽媽:你理解意思嗎?
寶寶:我理解,
媽媽:那你知道熟悉的程度是什么嗎?比如我說熟悉加法。
寶寶:就是會做?
媽媽:會做是10以內(nèi)的,20以內(nèi)的,還是四五位數(shù)的?或者說是看懂了?
寶寶:不知道。
媽媽:這就像描寫這個人是好人。
寶寶:怎么個好法?
媽媽:對了。
R感受:教會孩子說話需要具體,沒有辦法衡量和執(zhí)行的詞語,無助于進度了解。
3、媽媽今天面試應(yīng)聘人員,感覺非常不好
媽媽 :今天我碰到一件事,應(yīng)聘者沒有說明到點上,媽媽補充說明后,應(yīng)聘者不領(lǐng)情,覺得這些他都知道,無需說明。你覺得媽媽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寶寶:感覺到不舒服,就算是自己知道,也需要表達出來。
媽媽:媽媽感受到的是他對媽媽的不尊重,人是需要謙卑,如果真的知道可以說出來,如果沒有說就等于不知道。所以我們需要怎么做?
寶寶:說出自己的想法
2.2、大寶-【洗拖鞋】
我和大寶約定,腳不穿拖鞋走在路上,再穿進拖鞋需要自己洗拖鞋。大寶答應(yīng),確實自己履行誓言,但是晚上是在洗澡的時候,洗拖鞋。用的是洗澡溫水、海淘的沐浴露,洗沐浴房的牙刷。我不開心了,一切都亂弄了。我認可了大寶的行為,但對大寶這樣的亂弄表示生氣。大寶就直接說不知道,進房間了。等我進房間后,大寶先對我說對不起。我也對大寶說,不能把做錯的事都找到的是不知道的理由,不知道可以先問。大寶自己也能反省說,以后應(yīng)該先問再行動。現(xiàn)在自己想想,大寶在這件事上,有很多做得以垢地方:1.遵守自己的約定;2.敢于承認,和父母說了真話;3.對媽媽說對不起。我也應(yīng)該和孩子道歉,說一聲對不起。其實孩子并沒有做錯什么,只是沒有用正確的方式而已,現(xiàn)在想想也并沒有這么的生氣。我會抱一抱孩子,和孩子好好說。
2.3、大寶-【起床】
八點多,問大寶準備什么時候起床?大寶要說小寶玩。我問她,你不想先做完作業(yè)再玩嗎?大寶說想的。那你現(xiàn)在?她回答我現(xiàn)在要玩,我說你如果速度快一些,可以在十點半左右做完作業(yè),我們就有時間玩桌游或是出去玩。我出去了,大寶自顧自的和小寶玩,我到八點半提醒大寶說八點了,你少玩了20分鐘。大寶無動于衷,我把小寶抱起說,媽媽帶你出去玩吧。大寶說,小寶要和我玩呢。我問小寶,你要陪大寶玩,還是媽媽陪你出去。我看小寶猶豫的心情,小寶是想和大寶玩 ,很輕的說姐姐玩。但大寶問小寶,姐姐陪你玩好嗎?小寶卻一口否認,要我和我出去玩。大寶這下一轱轆的爬起來了,快速的洗漱好,坐在沙發(fā)上玩積木。我又問大寶,你準備什么做作業(yè)?你是先玩再做,那我就帶小寶出門。如果你先做再玩,媽媽就陪你,你要如何選擇?大寶不開心了,說為什么要帶小寶出去,就是因為他沒有作業(yè)。我說不是這樣的,你有兩個選擇,你要怎么做,是由你自己選擇。大寶想了一下,還是自己主動的去做作業(yè)了。
R感受:孩子是需要不斷的提醒,不斷的選擇,讓孩子知道邏輯后果,他們是有能力判斷,選擇正確的方式。我們都是想讓孩子玩的,也不會任何布置他更多的作業(yè)。所以孩子做完就能玩,需要強化他的觀念,才能讓他更主動的做作業(yè)。
『爸爸檢視』
1、大寶第一次上編程課,第一次接觸Scratch。大寶的反響還是正面的。Scratch的風格還是比較受大寶喜歡。
2、晚上9點半才洗好澡上床,玩了2次騎士的游戲,10點和我們上床睡覺。這次沒有表現(xiàn)出不開心的面貌,大家都得到了很好的休息。
3、大寶第一次完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編程作品,陪大寶一起做到很晚,完成之后大寶很開心 也沒有應(yīng)為不能玩游戲而遺憾。
4、今天學的論語已經(jīng)將將背出來,明天繼續(xù)鞏固,背熟。
5、吃好早飯,讓大寶讀了2遍學過的論語,完成了大寶昨天晚上的承諾-今天背誦。
6、今天晚上大寶做了自己喜歡的事: 編程課小測驗&演出服試穿,很愉快的答應(yīng)了不玩游戲。
7、大寶今天自覺的去練鋼琴
8、晚上我和老婆都要開會,給大寶檢查作業(yè)的時間往后推了一個小時,再加上大寶修改作業(yè)的時間,上床就10點了。和大寶分析了一下不能玩游戲的原因,順便和大寶道了個歉。告訴大寶以后要掌控自己能夠控制的時間(比如不要漏做作業(yè),字跡端正不要重寫等等),大寶理解并安靜的睡覺了。
9、上午大寶寫作業(yè),下午浦江學堂上課,放學在星巴克休息了一會(飲料+蛋糕),完成了學堂的作業(yè)。問她是不是有些累了,大寶說不累。于是我們又馬不停蹄的去練琴。
10、大寶晚飯沒有挑食,為了做編程題連綠豆湯也不吃了。
11、上午順利完成了最后一份學校布置的暑假作業(yè)-兩篇看圖說話,完成后和弟弟去外面開心的玩了半個多小時。
12、完成了scrach L1的畢業(yè)設(shè)計,最后一部分的時間控制完全獨立完成。
【學習】
這周聽了“關(guān)鍵對話”這本書,感覺很有用。我們的感受來自于自己對事情的看法,進而產(chǎn)生壓力。而我們處理的方式,改變的是這事情,還是我們的看法。就拿孩子考試來說,如果考試成績不好,有些父母會不會關(guān)注于孩子的健康,而非成績。但有些父母卻是覺得成績高于一切,由于這個想法,導致父母想改變孩子來達成。后續(xù)的動作就是一堆的補課,想來減輕自我的壓力。但反而感覺壓力更重了,補課并沒有改善孩子的學習,可能又有反向的趨勢。如果我們并不去改變事情本身,而是改變自己的看法呢?就不會增加對孩子的改變,因此減少對自我的壓力。《次第花開》這本書也講到,我們有情緒時,不是去關(guān)注情緒,而是去處理事情,能讓事情更順暢的解決。
關(guān)鍵對話在于雙方平等,互利的條件下追求雙贏。首先我要達到什么目標,要為對方達到什么目標,最終對于我們的關(guān)系有什么樣的進展,我應(yīng)該如何來做。你想讓孩子不打游戲,這是我們交談對孩子的目標。那對孩子我們想達到的目標是,想讓孩子理解我們,感受到愛。通過這樣的交流,讓彼此的感情得到升華,可以使孩子按我們要求的方式去執(zhí)行。那具體怎么做呢?
1、要讓孩子感受到愛,也就是和孩子鏈接。告訴孩子,媽媽不是禁止你玩游戲,只是玩游戲會對你的眼睛和學習時間有影響。如果你想玩是可以的,只要遵守約定就好了。
2、約定是在互相尊重的條件下簽訂,當然如果父母可以做得更好的,可以一起打游戲,理解游戲的內(nèi)容,順便還可以教一些課外知識,孩子一定非常的樂意。
游戲不是不好的,也不需要逼著孩子離開。我很提倡玩而有所索,只是玩就要玩到樂趣,玩到有內(nèi)容,玩到精,這才是我們雙方達到的雙贏的效果。
【事業(yè)】
本周面試了一位“高材生”,非常懂“人情世故”,侃侃而談的一位小伙子。可是他并沒有學會如何和別人溝通,要做到起碼的尊重。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智商中發(fā)展,家庭的教育中都忽視了共情的培養(yǎng)。大多數(shù)的父母都覺得家務(wù)活是我們來做,你只要好好讀書就行了。就此才會出現(xiàn)這種擁有雄才大略,但不會顧得上別人的情感,搞得人際關(guān)系很差。
另外一場的奇葩面試,最后一題用程序打印圖形,指出不能直接輸出。我們的面試人員有好方法,直接使用的是PS輸出,程序都使用圖形輸出,那要編程做什么。更何況,面試編程的崗位,用圖形PS還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嗎?這說明這些孩子都是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明確要求,只是一味的求結(jié)果。這樣往往就會有很大的返工,效率低下。對自己沒有要求,看似好像都做到了,只求心理的平靜。逃避不想做,難做的心態(tài)。
內(nèi)部的開發(fā)公司,到底應(yīng)該如何來平衡自我開發(fā)和外方購買的問題,一方面希望能節(jié)省成本開支,而另一方面又能希望定制化系統(tǒng)。就現(xiàn)在的社會而言,不再會有更多的可定制化內(nèi)容,因為人力成本在不斷增加,給更多的企業(yè)會以產(chǎn)品化的模式進行發(fā)展。個別企業(yè)的特殊性,除非是此產(chǎn)品還在不斷提升階段,有可能會答應(yīng),但今后就是朝著這種標準化發(fā)展。
而內(nèi)部的開發(fā)公司在全球經(jīng)濟不景氣的現(xiàn)狀下,也一定會以內(nèi)部系統(tǒng)開發(fā)為主。這就要求每個組必須有抗壓的產(chǎn)品化系統(tǒng)符合。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一整套的信息化系統(tǒng)部署。除了各地區(qū)法律法規(guī)及新增營運業(yè)務(wù)要求外,其它都會被捆綁式經(jīng)營。而為了讓系統(tǒng)各具有時代特征,一定會外購一些底層模組,探索拼接起集成化的系統(tǒng)架構(gòu)。使所有系統(tǒng)串并聯(lián)成一個完善的整體。也是通過打包服務(wù)的方式,面向各關(guān)系企業(yè)用戶。
【休閑】
和公司的同事,周四下午海底撈走起。很長時間沒有吃過火鍋,更沒有去過海底撈了。整個品味和服務(wù)檔次又上去了,但是內(nèi)容還是沒什么變化,吃的還是服務(wù)。服務(wù)更細致,更周道。人與人其實也就是需要這樣的積極、熱情,才會有更多的顧客愿意排很長的隊,享受一次。
做服務(wù)行業(yè)的,講究的是口碑,服務(wù)的質(zhì)量。做IT行業(yè)的,同樣也是講究服務(wù)的質(zhì)量。只不過這種服務(wù)不是人貼人的,倒水遞菜。最重要的是系統(tǒng)是用戶所要的,里面的功能可按用戶的需求靈活的調(diào)整。
海底撈除了火鍋,又貼牌生產(chǎn)了啤酒,這就是擴充效應(yīng)。同樣如何,一種商品無法長期留住用戶的需求,需要有創(chuàng)新。比如更方便可以有APP的使用,更新穎的方面有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更新巧型,可以有整合待辦提醒功能,更靈活性可以提高個性化配置。
從海底撈的銷售、經(jīng)營打的是以“人”為本的服務(wù),將平時我們需要付費的醬料、涼菜、水果都以自助的方式,讓人的感覺很好。雖然支付的只是火鍋,但早已將所有成本和費用計算在火鍋鍋底和各種涮菜中。在大家得意洋洋的可以拿很多小吃時,同樣他們也用另外一種營利方式吸引到更多的客戶。這就是小成本大回報。
我是這次唯一的女生,吃飯這件事對我來說,只是熱鬧,吃不多,只能看著男生們很歡快的涮鍋。我就吃吃、看看、拍拍,享受和他們在一起的聚會時光。很難得也很喜歡,一幫子有愛、有情、有料、敢擔當?shù)哪猩?/p>
【社交】
這周116期舉行了大班會,在這一周的打卡反饋中,我總結(jié)了大家在平時踐行過程中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孩子不配合,不愿意做的原因 原本說好的事,翻篇了。
原因:并不是不愿意遵守,可能前面有其它事,導致約定的事無法執(zhí)行。孩子用報復或反抗的行動表示對其它事情上的對抗。
處理方式:不要解決現(xiàn)在這件事,解決發(fā)生問題的事件。
舉例:事件發(fā)生在車內(nèi),老公讓大寶的物品放進自己的書包,不要放在后座上,大寶不肯,當時沒有發(fā)作。但當爸爸讓她綁安全帶時就不愿意了。
2、作業(yè)量多或是難做,孩子情緒化了
處理方式: 陪伴,把量或難度細化,降低難度。
舉例:有個媽媽把較簡單的題目挑出,讓孩子感覺好,有不贏的勝利,再加深難度,孩子也樂意接受 小贏,開心
3、在和孩子交互過程中避免消極結(jié)果:事先約定,不能事后告之。
處理方式:約定作業(yè)時間,后果闡述。
舉例:檢查孩子的作業(yè),一看磨蹭,做不完作業(yè)了,直接說你做不完作業(yè),別去游泳了。
4、孩子能接受邏輯后果。 懲罰的關(guān)聯(lián)性事先約定,但無關(guān)聯(lián)性。
舉例:事先約定,如果琴凳沒有放好,不帶你去醫(yī)院看眼睛。
分析:凳子和眼睛沒有大多的關(guān)聯(lián),凳子和整理有關(guān),可以讓孩子參與做家務(wù)的方式
本周參加的社交活動:
1、周二天使班運營會:聚會
2、周四親子教練晨會
3、周六天使班晨會:清單管理
4、周六親子教練例會:一周復盤
5、周日整理大幫會:親子整理
6、周日親子大班會:第一組承辦班會
【效能】
本周任務(wù)微信和衣櫥的整理未完成,但周六早上親子課進行了清單管理的梳理。清單管理的作用是梳理整個作業(yè)流程的工具,明確先后次序避免忘記。清單的內(nèi)容:早起清單、睡前清單、刷牙清單、出門清單。清單的誤區(qū): 清單不是越多越好,面面俱到。清單不是越詳細越好,按步就搬。清單不是你指揮孩子的法寶 。清單的落實要有共同的目標,要有父母的陪伴和堅持,父母的鼓勵和認可,并且在養(yǎng)成習慣,脫離清單自動操作的過程。
下周目標:
[家庭] 開學前家庭討論會,新學期的夢想板
[事業(yè)] 培訓流程,跟蹤風控處理的開發(fā)
[學習] 聽書“掃除道”
[社交] 周六天使班晨會:萊特納記憶法主題分享會;周日天使班線下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