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我的室友選擇了輟學

輟學,在世俗的眼光里,象征的是那些不學無術,惶惶度日的學渣。但是我想告訴你,這個詞在我將近20年的學習生涯中,曾經無數次的,在我的腦海里翻滾升騰,有時真想任性一次,像韓寒一樣,霸氣的來一句,我要用稿費養活自己,然后,拂袖而去。可惜,慫包的我從來沒有這種揭竿而起的勇氣,因為我怕。我怕自己的決絕最終換來的會是一地落魄。我怕賭上自己的青春歲月,最后卻輸得連褲衩都不剩。所以,那些能夠輟學的人在我眼里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其中,就包括我的室友。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一次見他是在那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大一報道最后一天,時間已經不早了,但是我們寢室還少一個人,本想著這位同學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再去奮斗一年,而我們也可以在這擁擠的宿舍中多出一點生存空間,這樣真是皆大歡喜。但“世事難料”,那位同學趕上了通往大學的末班車,于晚上九點,風塵仆仆的敲開了我們寢室的大門。

初見他,感覺是挺自立的一個男孩,大晚上,也沒有家人來送,自己很麻利的整理好東西,然后鋪好床鋪,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干脆利落。那時,我便在心里悄悄記下,這家伙絕對是一個狠角色兒(比我強的都是厲害人物)。
圖片發自簡書App

結果不出我所料,當我們還在躡手躡腳地摸索著大學里的套路時,他已經報名了一個英語俱樂部,開始瘋狂的學起了口語。無論是吃飯走路,還是日常夢話,嘴里冒出的全是聽不懂的英文單詞。最可笑的是,那段時間,校園里一些傳銷組織被曝光,我們寢室根據他最近表現出來的狀態,最后得出一致結論,“他被傳銷組織洗腦了”。接下來,我們便苦口婆心的勸說,可惜他也是一根筋,死不回頭,無奈我們只能將他的“劣跡”,報告給了輔導員。隨后,他便接受了輔導員猶如槍林彈雨般的洗禮。

那天晚上回來,他什么話也沒說,低著頭,若有所思。我們看他那個樣子,心里感覺十分愧疚,但嘴上逞強,說這樣是為他好。他擠出一絲微笑,顫顫的說,“感謝你們,明天我要請你們吃頓飯”。本以為,依他那一根筋的脾氣會和我們理論一番,沒想到劇情卻來了個360度大轉彎,非但不和我們撕破臉,反而要請我們吃飯,于是我們一群人又是一副好為人師的樣子,什么浪子回頭金不換,回頭是岸呀,說了一大堆。估計這輩子知道的成語也就這么多了。

第二天,劇情更加狗血。本來我們寢室八個人一路有說有笑的來到飯店,剛剛坐罷。卻突然闖進來一個外國人,頓時,我們幾個,一臉蒙逼。他站起來,用的不知道哪國話,和那個外國人嘰里呱啦的就是一通交流,然后向我們介紹那個外國人,好像叫什么魯休斯。接著入座之后經過只言片語的了解(全是他翻譯的)我們明白了,這個外國人是他請來炫技的。席間,我們嘗試著和外國人交流,全都是什么yes,no,how are you.
圖片發自簡書App

蹩腳的不行,總的來說,那場宴席用四個字來形容,如坐針氈。

回去的路上,他送走了外國人,接著便是一路的沉默。晚上躺在床上,我們一個個跟他道了歉。因為我們沒有見過能把英語教的這么好的傳銷組織,還如此光明正大。

此后,我們沒有再干涉過他的生活,他還是一如既往的練口語,一如既往的說著我們聽不懂的夢話。

但是,那天晚上,他說,他想輟學。我們沒有勸他,因為我們知道,他不是在征求我們的意見,而是宣告他自己的決定。

他還是在同樣的地方請我們吃了頓飯。但這次沒有聽不懂的外國話,沒有不認識的外國人,只有飯后爛醉如泥,相擁而泣的我們。

他走的那天,我們還得上課,不能去送他,他還是一如既往的麻利,很快整頓好行李,一氣呵成,干脆利落。出寢室門的時候,輕輕親了口門框,然后背著我們擺擺手,就這樣,頭也不回的走了。

后來,看他仍然練習著口語,也見他當過家教,帶著外國人去爬泰山,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輟學,很多人認為它是一個貶義詞,一開始我也這么覺得,但經過了大學三年之后。我才發現,它褒貶不一。如果你愛你所愛,但在大學里,你學習的專業不是你的菜,而是你的農藥。那放棄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但如果,你如我一樣,有所愛之物,但又并不討厭所學之業,那我希望你可以兩者兼顧,即便欠缺,但是無憾。因為我們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只能盡力去抓住每一根稻草,爭取更多的機會,望以后回首,能夠感謝曾經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