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惠傾聽
周六睡意朦朧還在床上的我,打開手機看到朋友圈上同學的一幅照片,竟然把我美清醒了。坐在床上就寫下了這第一段的感慨。(見封面圖)沐浴在銀杏樹下的小紅楓。
美的真是醉人。
這一小撮沐浴在大片銀杏樹下的小紅楓,美到極致…美得且到好處,不奪走銀杏的美,襯托著銀杏的大氣磅礴,而又不失自我的極美,艷麗。
我感嘆大自然的的神奇造物,給我們在嫩寒的初冬這特別的美景,我好像記得先前的冬季沒這樣多的銀杏樹,但楓葉卻是一直有的。
我看著金光閃閃的銀杏葉及好似鋪滿金葉的大道,心情是如此地美好、心曠神怡,陽光燦爛,活在當下,是多么幸福和美好!
尤其是欣賞著這一小撮銀杏樹下的小紅楓,讓我們感悟,令我們陶醉,使我們遐想。是不是載樹之人早就規劃好了這樣的場景。
是啊,秋有秋的風景,深秋初冬的江南還有如此美的景色。這真是大自然的饋贈。
我真的愿意是沐浴在銀杏樹下的小紅楓。
它是那樣的艷紅突目,努綻著這鮮艷欲滴的艷紅。
它不奪走銀杏的華貴與大氣,但他卻在底下自在地長成自己應有的模樣,不急,不躁,鮮活透亮,點綴著深秋的景色。
不人為賦予給它人的種種品格,只為它這一刻沐浴在銀杏樹下的靜謐和給我這促動心靈、帶來一絲感慨的美好與遐想。
唐詩中有杜牧的《遠山》: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魯迅在《集外集拾遺·<送增田涉君歸國>詩》也寫了:
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
今天的天氣晴好,一張如此讓人有震撼力和美感的照片加上這陽光燦爛、暖洋洋的冬天把我想去看初冬景姿的興致全勾了起來。
今天,家鄉的運河兩岸依舊綠意昂然,油綠的冬青樹成排挺立,連楊柳都還是黃綠相間的色調,江南的天氣近期被冷空氣吹低到了最底2-3度,今天被暖暖的太陽一照,中午溫度又升高到了有15-16度。
照片中的i河水是藍色的,那是因為它融入了藍天的顏色,我看到的是綠色的,淡淡的綠,很清澈,但也沒到能望得到底的那種,有幾個垂釣者在那里悠閑地釣著魚。
為了證實是否還有圖中的美景,我找到了銀杏樹,哪里還有銀杏葉的影子,一星期前還是金色一片的銀杏樹葉早已不見了蹤影,已然成了光桿司令。筆直的銀杏樹光禿禿的,只有一株最下面一圈還有十來片杏葉了無生氣地掛著,我想,它一定是在等著下一次的西北風,隨時準備以最完美的姿勢舞向大地。
光禿禿的銀杏樹和幾片了無生氣的銀杏葉
楓葉也有不少已是光桿了,頑強地長在枝頭的有的也已都被陽光曬得卷曲變形,縮成了干干的一小團,大概是它已不再吸取水份,早已與樹枝切斷了生命的鏈接;但也有形狀還好的幾株楓葉,顏色也已完全變了,哪里還有封面畫中那么鮮艷欲滴的殷紅,中間點點白斑和雜色,但遠遠望去,還是有那一抹桔紅、土黃和暗紅。
但走著走著,卻發現了一株還全是綠色的楓樹,也弄不清它是要等到再肅殺點才變紅的遲熟品,還是不等到紅也會凋落,不得而知。
總之,公園里依舊有許多綠色,有的桂花樹上還有著少許黃色的沒有凋零的桂花,近聞竟然香氣依舊撲鼻,葉子也很綠,油油地暗綠色,其他樹也大都是暗綠,沒有了鮮亮的顏色,但葉子依舊綠意昂然。好像肅瑟的嚴冬還沒有完全進軍江南水鄉。
只有水杉的葉子好像全枯萎了,但竟然還全長在樹上,有層次的咖啡黃和淡黃色穿插在深綠中竟然讓色彩很有層次感,色彩更加豐富多彩,但畢竟有些樹已掉光了葉子,有幾處還是顯得有些稀疏的感覺。
幾株皂樹已全泛黃,樹上結滿了粒粒皂果,只記得孩提時我們曾用這些皂核浸出的液體來洗弄臟了的漂亮的小手帕。
如后花園般“又一村”小花園內的荷塘里,早已不見了亭亭且阿娜的荷葉,荷葉桿子的倒影及傍枝斜逆、七倒八歪,以及枯萎有形的荷葉,竟然讓我感到了象是一幅印象派畫師才能畫出來的大作的味道。不信,你瞧:
短短的個把小時,就在家的附近,區區幾百米的沿河路段公園,我在陽光下美美地感受了番初冬的景色,是那樣的曖意融融。
或許,嚴寒冬季雪中紅梅怒放的驚艷景色,同樣會震憾到我,依舊會讓我感覺暖意融融。
我期待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