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窗縫投射進房間,落到被單上,空氣中都是冬日暖陽的味道。
推開窗發現青瓦上落滿了白霜,松針凍得像一根根銀針。下了樓來,才發現地上的枯草落了一地的霜,好像下了一場薄薄的雪,腳踩上去“咯吱咯吱”地一聲聲脆響。水缸里結了一層冰,用瓢鑿開來,缸沿邊顯現出一圈冰塊晶瑩剔透。
想起小時候的冬天,每天早晨都祈禱著一覺醒來窗外的世界白了,那真是比過年還開心吶。趕忙穿戴好呼朋喚友走家串戶,跳著腳去打那屋檐上垂下來的冰柱子。“啪嗒”一聲脆響掉在地上,大家一下子就哄搶光。嚼在嘴里嘎嘣脆,一個個小臉小手凍得通紅,齜牙咧嘴卻還依然攀比著誰嚼的冰柱多。
冬天田里光禿禿的,稻子收割后秸稈爛在地里好做肥料,有些扎成捆跺起一個“蒙古包”。小伙伴們帶上火柴紅薯到田里去烤紅薯,熱氣騰騰的香甜的紅薯滋養了那個零食吃嘴的童年。我們在地里打滾追逐,藏到“蒙古包”里捉迷藏,男孩子四處翻秸稈,常碰到紅嫩嫩的田鼠捉起來裝在口袋里嚇得女孩子們四處亂竄。一個個干干凈凈的孩子在田里瘋玩了一天后回到家不是“稻草人”就是“泥娃娃”了。
童年雖然沒有如今孩子那么多的零食玩具,沒有那么多漂亮衣服,但那泥地里打滾的童年卻讓我每每想起神往不已。
小時候冬天手腳生了凍瘡,奶奶就讓我們拿了蘿卜頭在炭火上烤得滾燙然后對著凍瘡按下去,據說這樣可以治凍瘡。小時候的冬天吃橘子也要放到炭火上烤得滾燙,橘子皮在炭火里烤得“噼里啪啦”響同時散發出一種獨特的焦香。拿著滾燙的橘子在手里打幾個滾剝開來還冒著熱氣掰一瓣放進嘴里,烤過的橘子真甜!
小時候天寒地凍去學校,一節課下來腳都不是自己的了,一下課滿校園里都是跺腳的聲音。小時候雖然物資匱乏,沒有現今各式各樣方便快捷的取暖器。但“山人自有妙計”,小伙伴們找了廢舊的小油漆桶,撬掉蓋子,兩邊各打一個孔用鐵絲串起來,里面放上一把松針幾塊木炭點上火,掄圓了胳膊甩起“鐵桶”,一會兒火就著了,一個行走的“暖寶寶”就誕生了。不過甩鐵桶可是個技術活,甩得不好木炭掉你一臉,那可就麻煩大了。現在想來,童年的貧窮并沒有限制我們的四維和快樂。
我喜歡冬季,雖然天寒地凍卻獨有一番風味。自然萬物都蕭條了,全靠著心里一腔熱血度過漫長嚴寒的冬季,心里裝著太陽也就不冷了。到了冬天,可以把自己包裹得像個粽子只留下兩個眼睛偷偷打量著這個世界,頗有一絲偷窺的快感。
晚上一家人圍坐著,小火爐上瓦罐里“咕嘟咕嘟”燉著蘿卜臘肉或是冬筍,喝碗熱湯那真是通身舒暢,從頭暖到腳。想起小時候冬夜里父親常坐在爐火旁打盹,滿臉通紅。冬夜里窩在暖和的被子里手捧著熱茶,嘴里哈著熱氣,讀上一卷詩或是聽上一段小曲,這都是不可多得的消遣。
冬天最適合思念一個人,冬天總容易勾起人懷舊的情懷,我關于冬天的所有記憶總定格在一個畫面:我們圍坐在爐火旁,奶奶雙手攏在袖口里在爐火旁時而打著盹,時而給我們講著那過去的事情。曾聽人說冬天最適合結婚,可以和愛人相擁而眠度過漫長寒冷的冬季。
太陽慢慢爬上樹梢,錯落有致的松樹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小時候常用手對著光在墻上做“燕子”、做“兔子”,快樂輕而易舉。那朵孤傲的山茶花在天寒地凍的早晨迎風搖曳,好像在說“我不怕冷。”那只老母雞屁股里夾著蛋“咯咯咯”惴惴不安叫喚著,不知道該把蛋下在哪里好。
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人們的視線都封鎖在了室內。其實放開手腳到雪地里撒點野也不失為一種童真,慢下來感受歲月枯榮,幸福也就變得簡單了。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很難有機會停下腳步來感知季節的變化,真正靜下心來慢下腳步發現美好不必到遠處去尋找,美好就在身邊只是需要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