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年8月中旬,父因肺部舊疾入住青醫(yī)附院近兩周,予與母親輪值護理于病床前。白日里監(jiān)護病房內(nèi)不準家屬滯留,只在走廊排椅上候著。抽空得閑與父、母三人共讀楊絳先生于93歲高齡寫就的《我們仨》,休閑或飯時與母淺議書中情節(jié)(父已耳聾溝通不便),倒也饒有興趣,此以為記。
精彩摘記一【楊絳錢鐘書在牛津留學,在租住的小房子里為了省生活費學著做飯。一天買來一些活蝦,楊絳很內(nèi)行地說:“得剪掉須須和腳”。剛剪得一刀,活蝦在她手里抽搐,她急得扔下剪刀,扔下蝦,逃出廚房,又走回來。錢鐘書問她怎么了,楊絳說:“蝦,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咱們不吃了吧!”錢鐘書跟她講道理,說蝦不會像她那樣痛,以后還是要吃的,以后可由他來剪。[偷笑][咖啡]】
精彩摘記二【?鐘書這段時期只一個人過日子,每天到產(chǎn)院探望,??嘀樥f:“我做壞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我說,“不要緊,我會洗?!薄澳?!”“墨水也能洗?!?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壞事了,把臺燈砸了。我問明是怎樣的燈,我說:“不要緊,我會修?!彼址判幕厝ァù碎g省略若干)
我說“不要緊”,他真的就放心了。因為他很相信我說的“不要緊”。
我住產(chǎn)院時他做的種種“壞事”,我回寓后,真的全都修好。
鐘書叫了汽車接妻女出院,回到寓所,他燉了雞湯,還剝了碧綠的嫩蠶豆瓣,煮在湯里,盛在碗里,端給我吃。錢家的人若知道他們的“大阿官”能這般伺候產(chǎn)婦,不知該多么驚奇?!?/p>
精彩摘記三【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帶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鍾書于一九九四年夏住進醫(yī)院。我每天去看他,為他送飯,送菜,送湯湯水水。阿瑗于一九九五年冬住進醫(yī)院,在西山腳下。我每晚和她通電話,每星期去看她。但醫(yī)院相見,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處,我還能做一個聯(lián)絡員,經(jīng)常傳遞消息。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nèi)司痛耸⒘?。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笆篱g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現(xiàn)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 ? ? ? ~楊絳《我們仨》結(jié)尾
? ? ? ? 閱完全書不忍掩卷,想90多歲的楊絳獨自一人悲涼的回憶“我們仨”在一起的快樂抑或艱難的時光,白發(fā)點點穿越已逝年華,瑣碎記錄,娓娓道來,都只是三人在這世上扎堆取暖、相偕打趣的家俚家長;只是三人各自治學、各自研究學問、各自傾心做自己喜愛的工作的平淡回憶。世人如我,透過他們的著作看他們仨,如高山仰止、敬若偉人;而在楊絳先生,他們仨,只是平常的夫、妻、女兒,和所有平凡的家庭一樣樣的,希望永遠留住仨人都在、世界都在的和諧與幸福,何其平凡,卻一樣不可永得。念及此,心中眼中鼻中忽感酸澀~
? ? ? 人之出世即擁有家人,父母兄弟姐妹,這些人是第一批歡迎你來到這世上的人,也是余生一直陪伴在身邊、叮囑在心上的人。共同的血脈,共度的時光,將彼此凝聚成緊密的一家人。前世該是攢了多少善緣才換來今生幾十年的遇合?愿我們,都能珍惜今生的緣份,把我們共有的家,不管簡陋還是寬適,用飯香暖燈營造成我們共有的安心港灣。
你在,我在,她在,世界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