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
不發朋友圈,竟然也要被罵。
吐沫星子亂噴,說什么“朋友圈越干凈的男生,套路越深”。底下好多小女生評論,還艾特男朋友。
我要有這種蠢貨女友,早特么分手了。
以后交朋友,必須要看對方的訂閱號列表,如果滿眼雞湯號、洗腦文,就果斷撤退。以免她三觀歪的時候,砸到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無腦號者蠢。
1.
說回朋友圈。
我就是那種,一年不發朋友圈,都無所謂的人。
因為我有病。懶癌無藥可救期。
發朋友圈要拍照,拍完還要修圖,修完還要想寫什么話,好不容易發完了,還得看有沒有評論,要不要回復。
OMG,想想就累覺不發了。
而且,不發朋友圈,絲毫不影響我吃肉喝酒交朋友,自然就不愿意花時間,管這勞什子。
相對來說,我更喜歡線下真實的日子。
不喜歡把生活端上桌,邀請大家圍觀、品嘗,順便再給個五星好評。
這叫套路深?
這頂多是懶。
2.
有人不發朋友圈,純粹因為不方便。
雖然名字叫朋友圈,但并不是只有朋友才能入駐。
這個圈子里,有你的領導,有你的同事,有你的客戶,有你的同學,有你的爹媽,有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和隔壁小姐姐,有你的男神女神,也有穿開襠褲一起長大的發小。
簡直是鍋東北大亂燉。
而你發出去的東西,一旦觸了誰的敏感點,準炸一臉。
老東家的領導,就見不得別人發朋友圈。
有次周末,同事出去嗨,發張喝酒的自拍,配了句“詩和遠方”,這不是很正常嗎?
結果,領導整整念了一星期。
開會時,動輒就調侃那哥們:
“很閑啊,還詩和遠方,下次來加班吧。”
臥槽!
你是《1984》里的老大哥吧,整天監視別人的朋友圈。
朋友圈里的人,跟你有各式各樣的關系,對你有各式各樣的期待。而每種定位期待,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發朋友圈前,要斟酌合不合適。
最后,干脆不發了。
更何況,朋友圈交情,對有些人來說,就像蜘蛛網纏身。
get不到它的狂歡,寧愿一個人孤單。
3.
發不發朋友圈,原本是個人自由。
可是,很多人不愿看到不同,就對異見口誅筆伐。
他們喜歡用這樣的句式:“一定……不然……”
大學一定要談場戀愛,不然會喪失愛的能力。
上班一定要學會喝酒,不然沒法跟同事打成一片。
三十歲前一定要去西藏,不然人生不完整。
毫無邏輯的扯淡,卻險惡地加上了恐嚇。因為誰也不想成為后半句的人,大家便以為前半句是真理。
是不是,以后還會有人寫:
走路先邁左腳的人,套路比較深?
好多小女生的智商,都被營銷號給吞了。
之前還真有人問我:大學不談戀愛,是不是不正常?
都要急哭了。
連這種妖言惑眾的話都信,
你們是蠢呢?是蠢呢?還是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