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記憶,還是高中時期印象最深刻,為了高考會想方設法去盡可能多的記住考試重點。到了大學以后,漸漸的不會刻意去記東西了,這也許和不同時期的狀態有關,當外部環境寬松的時候,就容易懶惰。
今天的晨讀成功的激起了那些年的回憶。小時候由于好奇驅使,求學時期由于壓力驅使,總想去記住更多的東西。工作了,在職場老油條言傳身教如何混下去的影響下,想都懶得去想了,更別說去記。這種感覺現在想起來就像是慢性自殺。
今天分享的記憶原理和方法,很值得學以致用。
記憶的原則:意義、組織、聯想、圖像化、專注
專注是記憶的根本,是樹根;賦予意義是樹皮,為什么木棉的樹皮是帶刺的?那是自然選擇賦予它自我防護的意義;組織是枝干,把每一片樹葉拆分、組合,最終展現出來的就是枝繁葉茂;聯想是書上開的花,聞到某種氣味就會聯想到那是什么樹,比如半個月不洗的襪子總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起儀花樹;圖像化是樹結出的果實,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讓人感到滿足,難以忘記。而這棵樹,名字叫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