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讀書都是一段時間讀同一類型的書,現在起步階段,我覺得先把認知的格局打開才能夠看得更遠,不至于一葉障目,所以最近在讀的都是認知類的書籍。
這些天把《認知覺醒》和《認知驅動》看完了,收獲很大,跟之前讀的同類書籍對比很容易發現,《認知覺醒》不會舉例枯燥的思維模型,而是主要把各種底層邏輯講清楚講仔細,并且會有一些明確的指導,例如每日反思和每日手帳。
每日手帳現在并沒有在做,原來做了之后發現對我個人并沒有太大的影響,我之前就有例每日計劃的習慣,最初的我也像大多數人一樣,把各種事情都寫下來然后對上時間,把一天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可到真做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時間這塊限制太死了,如果一個點沒處理好還會影響到后面的計劃,最后干脆不了了之。
后來我也總結了經驗,先把不必要的任務去除只留下每天必須做的,其次時間只圈定一個大范圍,例如我現在就是早起之后洗漱練腦看書,中間休息的時間做下家務收下衣服之類的。
而白天一直在上班直到晚上九點才下班,中間有空閑的時間就會動一下筆寫作,或者在知乎上閱讀一些零散的知識看一些熱點分析等等,沒選擇在這段時間讀書是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深度沉浸,吸收效率會大打折扣。看一些熱點分析和感興趣的知識既可以打發掉零碎時間也可以開一下眼界學到一些與生活更貼切的知識。
每日反思剛開始幾天,剛起步寫的都不多,不過正如文中所說,反思可以從另一個視角非常直觀得分析自己的言行舉止,看到自己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提出相針對的方法。進步就是這么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我也相信這個舉措能使我受益。
讀完之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元認知及專注。在讀這兩本書之前我也讀到過元認知的相關書籍,原來讀到的時候我的元認知就在一點一點得打開,也知讀到過關于冥想的知識點,只是留下的印象不深,后來沒過多久就把冥想給放下了,這次再讀到的時候對冥想的認識加深了不少,原來我只知道冥想可以減輕大腦的負擔,清空心中的雜念,但讀完《認知覺醒》后才知道冥想還可以增強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原來我都知道,但沒有關聯,現在關聯起來了也算是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