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里斯魔鏡和小紅書

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有許多魔法寶物,其中厄里斯魔鏡 The Mirror of Erised,給人印象超深,這可不是一個簡簡單單可以評論得一清二楚的鏡子,非常有內涵。

而且最近還突然發現,在身邊的現實世界中,赫然也有厄里斯魔鏡的身影,就在人海之網中閃現,與眾多的你我他朝夕相處。或者,早就被你我他收藏在了各自的口袋里。

一:在魔法世界中

厄里斯鏡最初的出現是在哈利波特的第一卷:魔法石。哈利波特首先是連續三天來到厄里斯鏡面前照鏡子,然后就是一段和鄧布利多的對話,揭開了厄里斯鏡神奇魔法的面紗。這一段,在書中描寫得非常精彩。


書中描寫得比電影精彩

“鏡子使我們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管我們想要什么......” 哈利說。

“也對,也不對,它只令我們看到內心深處最迫切、最強烈的渴望。你從沒見過你的家人,所以看到他們站在你的周圍。羅恩一直在他的哥哥面前相形見絀,所以他看見自己獨自站著,是他們中最出色的。”鄧布利多輕輕地說:“然而,這面鏡子既不能教給我們知識,也不能告訴我們實情。人們在它面前虛度時日,為自己所見的東西而癡迷,甚至被逼得發瘋,因為他們不知道鏡子里的一切是否真實,是否能實現。

厄里斯鏡 Erised?英文倒過來寫就是?Desire?渴望的意思。而渴望,究竟是好是壞呢?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

并不是渴了想喝水,餓了想吃飯這樣的直接想要,而是內心深處,最迫切、最強烈的那種,也就是說:厄里斯魔鏡里面的映像,是那種想要卻當下得不到的,也許是暫時的得不到、也許通過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努力可以得到,也許就是永遠的海市蜃樓。

這就是厄里斯魔鏡的非凡魔法,把不是現實當下的、也不是未來預見的,卻又是內心最深最真的隱藏,化作具體的映像展現給自己看。

這是最濃烈的雞湯嗎?這是最誘人的毒品嗎?

所以,對于還是霍格沃茨一年級新生的哈利波特,鄧布利多的建議是:“沉湎于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的生活,這是毫無益處的,千萬記住。”

這條肺腑良言,適合大多數情況。最關鍵的呵護點在于:不要沉湎于虛幻的夢想。

可是~~如果內心最深最真的渴望并不是虛幻的,而是可以努一努力實現的呢?或者這樣的渴望并不需要實現,卻可以帶來一輩子溫暖的呢?

厄里斯魔鏡也同樣把這樣的渴望,化為具體的形象映射出來。

“先生,鄧布利多教授?我可以問你一句話嗎?”

“那還用說,你剛才就這么做了。” 鄧布利多笑了:“不過,你還可以問我一個問題。”

“你照鏡子的時候,看見了什么?”

“我?我看見自己拿著一雙厚厚的羊毛襪。”鄧布利多說:“”襪子永遠不夠穿,圣誕節來了又去,我一雙襪子也沒有收到。人們堅持要送書給我。”

哈利后來突然想到,鄧布利多也許并沒有說實話,可這是一個涉及隱私的問題啊。

二:在現實世界中

現在,讓我們暫時離開鄧布利多教授和他的羊毛襪,來到身邊的現實世界,找一找這里的厄里斯魔鏡在哪里?想來,厄里斯魔鏡的特性,已經讓答案蹦出來了吧?

在我們的身邊,那些按照用戶興趣愛好、搜索內容進行內容推送的 APP ,就類似厄里斯魔鏡了。在這其中,最像厄里斯魔鏡的,覺得當屬小紅書啦。


底圖?Isabel Herrera?on?Unsplash

小紅書是一片興趣愛好種草的花園、是一片愿意分享自家花園草地的樂園,而且也沒有對 大V 莫名其妙的膜拜迷信。

雖然最近,小紅書也希望自己不再為他人做嫁衣,而是成為:種草?→ 拔草,這樣的閉環。但從其對入駐品牌的嚴苛審核來看,小紅書對興趣愛好的美好花園的珍惜呵護是真情實意的。

而真正優秀的品牌,誰不是自家品牌的興趣愛好者呢?所以,做得好的話,是可以讓為愛發電和商業交換相得益彰的,種草方、拔草方、平臺方,三方多贏。

也看到過許多評價小紅書的文章,褒貶不一。貶義的一方,往往說看到的是浮華拜金,往往說看到的是男女拳拳;褒義的一方,往往就看到了如何做一道好吃的菜,如何繡一幅美麗的畫,如何避免裝修的坑,如何收納妙心巧思量,進而讓自己的小家大家,變得越來越美觀,越來越使用順手了。

而我看到的是什么呢?小紅書,這一枚厄里斯魔鏡,在我眼前的映像是什么呢?


小紅書首頁截屏

是家居的濃濃生活氣息;是可以通過一步一步改變、慢慢變得實用和美觀同在的空間;是一份比現實生活可能高一點,但愿意通過努力去實現的愿望;或者萬一實現不了,卻也潛移默化充實了生活、留下了舒心的回憶、給予了生活意義的溫暖感覺。

這就是我的小紅書厄里斯魔鏡的映像,應該不是虛度的時光,虛幻的夢想吧?

同樣,在霍格沃茨,厄里斯魔鏡也并不是毫無益處的。魔法石的結局、哈利和伏地魔的第一次較量,厄里斯魔鏡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三:在幸福的人眼中

那么,鄧布利多告訴哈利波特,他看到的是厚厚的羊毛襪,這是不是實話呢?

我想,這多半是鄧布利多的實話。羊毛襪是多么溫暖的親情啊,是多么令人不忘的少年純真、而且純情的時代啊。種種友誼,種種溫情的感覺,萌芽于此。

鄧布利多看到的映像,已經接近了厄里斯魔鏡中幸福的模樣:“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把厄里斯當成普通的鏡子使用,也就是說,他在鏡子里看到的就是他自己。明白點什么了嗎?”

厄里斯魔鏡映射出內心深處最迫切、最強烈的渴望。類似的,如果在小紅書里出現的映像讓自己覺得不適、或者虛無縹緲、或者不知為何偏偏沉迷于此,那么會不會映像背后的渴望,離自己的現實太遠了呢?

如果調整一下內心的渴望,那么會不會看見另一個全新的世界,另一個可以接觸、慢慢改變的生活方式呢?

如果在小紅書里看到的映像,讓自己感覺舒服,感到某種可以欣賞、可以慢慢變好的欣喜,那么彼此鼓勵一下,彼此種草一下,讓生活的花園更加美好!


一不小心,寫成了軟文體啦! (^-^)

以動手的心情,品生活的味道!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