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小樓北窗正對一排粉墻黛瓦的小平房,那是村里的小學,我的童年在這度過。這些年,我每次回去都見她風雨飄搖中,這次回去居然發現整排平房都已被拆除,聽媽媽說,要建老年活動所了。我連忙查找手機照片,發現居然沒留下這家門口學校的任何照片。原來來不及告別的不僅僅是陪伴過我童年的老人,還有村里老去的景和物。
一張舊照:大雪 蒼茫中早已沒人住了的泥房
在城市的路邊,看到梅花開了,我想老宅泉邊那棵寂寞無主的素梅應該也開了,決定上山看看。
路邊完整的磨盤
路邊看到一小磨盤,隨意被丟棄著,小雨根本就不認識這是什么,他們只會在語文課上機械地讀著“墨盤、墨盤”。
樹樁上拴著一只羊
山間突兀地冒出了一只羊,拴在樹樁,放羊的傻大媽卻沒在附近,暮色夕陽下的山羊顯得愜意安祥。泉邊梅樹安在,但滿樹花骨朵并未開放。于是我們決定改方向往一座山頂的小廟去,那廟前有一棵梅,是30年前小廟重修時種下的。
村中曾經的集聚地:加工廠
這里曾是機器聲隆隆的加工廠,碾米做年糕都在這兒。四周原本是木結構小樓,中間為天井,天井正中是戲臺。童年有過幾次村中做戲的印象,只是如今頹敗不忍回首往日繁華。
名叫“大溪”的小溪
據說500年樹齡的老楓樹
溪邊有棵500年的老楓樹。也許他是村中唯一見證小村幾代人變遷的老者。如今也不似小時見到的那般枝繁葉茂,樹干已經空了,垂垂老矣。
跨過小溪時見到這么一塊磚
廟前白梅
到山頂不容易,簡陋的小廟是村民們集資重修,廟中供了幾尊小佛。也許是山頂陽光充裕,廟前白梅已盛開。
白梅映青天
俯瞰散居的村屯
從山頂廟前俯瞰散居的村屯,發現田園還是打理井然有序,心里多出了幾外欣慰。從田野中穿過的水泥路蜿蜒伸向遠方,我就是在這條路上來去匆匆,只為路的這頭有我的雙親有我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