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是個好人嗎?
并不,絕對不,也從不。
這世界上的好壞太難區分,也沒有準確定義。
一切概念都屬人造,并且都是相對存在。
我們的很多原則、標準,看似堅如磐石,很多時候卻能化成很邪門兒的一句:這事兒在發生在我身上就行,放你那兒,就不行。
我不憚以最懷疑的眼光打量好人的定義。
但好事則純粹些,對別人有益處就行,用不著總糾結自己。
所以,你要說我是個好人,有點扯,我自己也不信。但要我在保證生活不受太大影響的情況下,干點好事,倒挺樂意。
我時常會有意無意地做出一些對別人有點用的事情,對方會表示感激,甚至動輒上綱上線,扯到人品的問題。
我從來就不知道人品是什么東西。
很多人得到了一些不求回報的幫助,還會多問一句:幫我,還不收我的回饋,這是什么原因?
是啊,什么原因?
因為我善良?因為我傻帽?因為我看破塵俗亦或在收買人心?
因為我爽,僅此而已。
那些因為自己行善而遭到一些心靈傷害,進而感嘆善良需要帶鋒芒的人,實在是沒有體驗到做好事的終極奧義,人如果事事都像分析投資回報率一樣精準計較,是不會繁衍到今天的。
公猴子遇見母猴子,考慮基因考慮門當戶對考慮時代背景與祖國統一,進而再決定上不上,是萬萬不行的,當時的壽命不允許。
復雜問題簡單化處理,做好事爽就做,不爽就放一放,不拿不確定性極強的“有沒有回報”當動力,單純以爽不爽來驅動,可能會做得更舒心透明。
當然,你也可以說“對我而言,有回報就爽,沒回報就不爽,所以即便不當好人,去單純地但行好事,也還是要考慮回報率。”
既然如此,那么我們也可以說:凡行好事,必有回報?;蛭镔|或精神,或展露明顯,或埋在深海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