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朋友花花說起這樣一個故事。
有天朋友花花打電話來說點事,說著說著就聊到花花的大學同學阿元。
大學畢業(yè)找工作,阿元考到本地事業(yè)單位,每天朝九晚五,周末雙休。沒過兩年,順理成章的結婚生孩子。
自從阿元生了孩子以后,越發(fā)覺得這份朝九晚五、周末雙休的工作越做越沒勁。工作了兩年,每天做的事情都一樣,對自己已經不是挑戰(zhàn)。阿元想把更多的時間用來陪伴孩子和家人,而不是每天做著低技術含量的工作。
所以,自從生完孩子以后,阿元開始尋思換一份工作。
在阿元的朋友圈,她最羨慕的人就是花花。花花是一名年輕高校老師,平日愛好廣泛,旅行、喝茶、寫字、音樂都感興趣,雖說不上樣樣專業(yè),但從她的朋友圈照片看來平時生活的確很豐富,似乎也很清閑。
所以阿元思來想去,就辭職考花花的學校,從此擺脫枯燥的生活。
阿元在競爭激烈的公考中脫穎而出,開啟高校教師的清閑生活。
當她在前單位遞交辭職報告時,前同事的眼神里流露出羨慕嫉妒恨的樣子。
沒過多久,阿元來到新單位報到,培訓,上課,所有一切都進入正軌。
一次,當花花在學校里偶遇阿元的時候,阿元的情緒似乎并不好。她向花花訴說了入職以后自己受到的各種委屈。
比如沒時間陪孩子,比如上完課回不了家,比如她一個人也不認識。
完全和理想的生活不一樣好嘛。
花花很驚訝,問:“你一周多少節(jié)課?”
阿元說:“周二和周四兩天課。”
花花笑:“上二休五!多好的課阿,怎么會沒時間回家陪孩子呢?”
阿元苦笑:“你知道我家里學校太遠了,所以周一下午就要來學校,周二上完一天課,根本沒力氣回家,因為周四有課,所以周三也回不了家,只能周四下午才能回家,相當于只有周五、周六、周日在家陪家人。”
聽完阿元一邊帶著哭腔一邊訴說,花花不知如何安慰她。其實學校里像阿元這種情況的有很多,但是從沒有聽那些老師訴苦。花花建議阿元也像那些老師那樣當天早上來上課,下課當天趕回去。
但是阿元邊搖頭邊說:“那還是算了,太累了!受不了!”
最后,阿元還甚至覺得還不如回原來單位上班。
2
聽完阿元的故事,可能你會覺得阿元很矯情,她的工作已經很輕松了,反而還覺得累,是嗎?
其實阿元可能是一個想法簡單的人,她沒有事業(yè)追求,只要有一份穩(wěn)定清閑的工作就好。
她以為做高校老師就可以每天喝喝茶、寫寫字,回家照看娃。但現實是隨著高校教師人才的飽和,高校教師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種教學評比和職稱評定門檻水漲船高,高校教師的壓力并不比中小學教師小,只是體現的點不一樣。
落到更現實的點上,很多高校待遇并不高,尤其是對青年教師而言。曾經有一位大學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就對學生說過,他在外面開公司賺的錢比上課賺的錢多n倍,上課只是為了頭銜,也是為了消遣。
而即使阿元辭職做老師是為了清閑,這個標準在目前就業(yè)條件下并不低。什么工作既清閑又賺錢?我想不到,如果你知道,請你告訴我一聲呀。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一份十全十美的工作。
你想要穩(wěn)定,就要放棄高收入。
你想要財富自由,就要放棄穩(wěn)定。
3
對于阿元來說,自己已經是一名媽媽,需要重新梳理自己究竟最想要什么,可以做一次價值觀排序。
最初自己也是為了能夠有更多的陪伴家人的時間而辭職,現在也已經成功轉型,那么,為什么同樣是教師,花花可以有豐富的業(yè)余生活,而自己卻像是被套牢了呢?背后的原因在哪里?在于自己?還是工作?還是其他因素?
只有找到真正原因,才能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