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所見的大部分剩男剩女,并非自身條件不好。反之,其中素質不錯的大有人在。然而,也許你委屈也許你不服,就是剩下了。
在我看來,這種情況往往是緣于兩方面——機緣和心態。
1.
先說機緣。
但凡剩男剩女的交際圈,基本在長時間之內從未改變。而圈內沒合適的人選,圈外又沒新結識的人。這種狀況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沒有合適的”。日子在過,身邊的交際圈卻異常穩定。天長日久年齡不等人,終于進入了全剩時代。
2.
然而,結識新朋友并非什么難事。更何況隨著年齡的增長,介紹對象也更是普遍。可是為毛相個親都這么困難呢?這就要說心態問題了。
一個人能不能找到愛情,除了需要遇到正確的人這個偶然性不定性很強的機緣外,更多的是自己的心態——你是不是真的做好了戀愛的準備。
3.
有些剩人們,把愛情想象的過于神圣和遙不可及,就算它真的降臨時也不敢置信,于是錯失良機;
有些剩人們,將愛情看得太過重要,一想到任重而道遠的婚姻就覺得鴨梨很大,于是產生了敬畏甚至恐懼,對它敬而遠之;
有些剩人們,害怕在愛情中受傷,或者曾經受過傷,總之是不相信愛情或者再也不相信愛情了,于是不敢去嘗試和接受;
有些剩人們,覺得自己還年輕,至少還有時間可以耗,所以拖延回避,于是不到最后一刻不愿作出抉擇。
4.
各種癥狀難述其詳,但共同的一點是:剩人們雖然平時把找對象談戀愛掛在嘴邊,貌似很渴望的樣子。可是當事到臨頭,面對追求者或者是相親者的時候,第一反應卻不是試試看,而是那算了。
當然,還有種情況就是,要求值和期望值遠遠超過了自己本身的能力和魅力值。也叫做“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啥樣”。這屬于自我評估失誤。本篇主要想說心態,此類按下不表。
5.
在這種思維之下,剩人們很容易因為一點點細微的細節進而擴大化,否定對方整個人。其實,這無非是用否定別人的辦法給自己繼續拖延下去找個借口罷了。他們一直在權衡,一直在等待。總覺得當前的不夠好,寄希望于下一個。
就好像買衣服,只有真的有心想買的時候才會認真挑選,然后試穿,然后給錢。買不到衣服往往并非沒合適的,只是自己根本沒心思買。所以就算人在街上逛,手在不停挑,眼在不停看,也依然無濟于事——心不在焉,自然無動于衷。于是逛逛便作罷了,試都懶得試試,還經常很輕易的因為一小處不盡如人意放棄仔細考察的機會。
6.
歲月流轉,看著身邊的人像考試交卷一樣,一個接一個的交出答卷領證結婚了。再看看自己呢?差不多了就草草了事,也跟著交了算了吧。
花了那么長時間權衡,試圖得到一個最優解。于是耗光了青春拖到了最后,可是結果是否真的對得起漫長的等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