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攤破浣溪沙·一霎燈前醉不醒
一霎燈前醉不醒。 恨如春夢畏分明。 澹月澹云窗外雨, 一聲聲。
人到情多情轉薄, 而今真個不多情。 又聽鷓鴣啼遍了, 短長亭。
《攤破浣溪沙》這個詞牌其實就是《山花子》,古時的文人作詞作詩有太多的講究,他們視詩詞為自己的第二生命,極為看重。一字一句斟酌再三,如同挑選紅顏知己般仔細,詞牌名有著時代的標準和意義,通常能從一個詞牌名上,就看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緒。
"山花子"為何叫做"攤破浣溪沙"?《飲水詞》中"浣溪沙"就最多。攤破浣溪沙,又名“添字浣溪沙”。實為“浣溪沙”之別體,不過多三字兩結句,移其韻于結句而已,因有“添字”“攤破”之名。雙調,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四句兩平韻?!对~譜》取"五代李璟詞,注唐教坊曲名。"(李璟就是李后主的老爹,父子倆愛好頗一致,都好音律,擅填詞)?!稊偲其较场穼嶋H上就是由《浣溪沙》攤破而來,所謂“攤破”,就是把《浣溪沙》上下片的結尾,七字一句,攤破為十字,成為七字一句、三字一句。而原來的七字句則將平腳改為仄韻,把平韻移到三字句末,七字句的平仄也相應有所變動。這就是這個詞牌的來源,而后來的詞人因為覺得好,就一直按照這種方式沿用了下來。
一盞紅燭照亮了半個屋,桌前的男子只露出了半個清秀俊逸的臉龐,他正拿著一本書在那細細的品讀。不只是想起了什么,容若猛抬頭,看著燭火微微出神。燈前恍惚,迷離中仿佛又看到了那個模糊的背影,也是這樣的夜晚陪他一起探討詩詞,一起談古論今。如果能一直這樣神游下去,該有多好,可夢境與現實是分割開來的。窗外的小雨,滴滴的下著,一聲聲滴答聲敲碎了夢境。容若抬頭看向窗外,窗外舒云淡月,朦朦朧朧的,像幻境一樣柔和。燈前恍惚,幾聲鷓鴣聲又在窗外響起,打破了夜里的寂靜。容若忽然憶起,也是在這樣一個煙雨迷蒙的日子,為某人長亭餞別,一番肺腑之言后,容若揮手送別,道:珍重!那人的車馬絕塵而去,半米多寬的馬路上只留下了滾滾煙塵。
多情的納蘭自然無法忍受離別,所以他才更愿意長醉不醒,在夢中想念遠去的人。但是,人世間,哪能不遇離別,唯有祈求時間,盡力地沖淡別離之后的傷感。人們常說若太多情,情誼就會變得淡薄,而現在的容若已經真的不再多情了,可是還是會忍不住在想,不知那送別的短亭長亭之處是否有人駐足傾聽鷓鴣的啼鳴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