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密圈出現的頻率很高,我時不時會在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看到有內容輸出的創作者會發小密圈的二維碼,好奇心驅動下,我開始使用小密圈。如果你還不知道什么是“小密圈”,建議可以試著使用,進幾個圈子感受感受,新的事物永遠值得體驗。
說來也巧,我在16年的時候,就偶然免費進了馮大輝創建的圈子,當時在里面輸出內容的人還比較少。現在圈內輸出的內容很頻繁,內容質量也挺高的,相應的進圈價格也已經漲到256元/人,想來我是賺啦。另外,之前付費進的增長黑客微信社群,也在用小密圈做平時群里內容的輸出。相對之前的通過微信群、郵件、云盤等形式獲取社群內容,小密圈在社群的內容沉淀方面是很有優勢的。
小密圈是什么?
小密圈的前身是「簡版的印象筆記企業版」,用戶可以共享筆記、群聊,但是這個產品形態下的用戶留存率并不理想。然后小密圈產品負責人發現大家在用微信群聊解決工作上的問題時,無法做到信息沉淀。而且市場上多數內容創作者是用非常傳統的郵件形式讓讀者進行訂閱內容,缺少連接讀者、獲得收入的工具。
凱文·凱利提出過「一千位鐵桿粉絲」的觀點:任何從事創作或藝術的人,例如藝術家、音樂家、攝影師、工匠、演員、動畫師、設計師、作家等,只要能獲得一千位鐵桿粉絲,就足夠生計無憂,自由創作。
基于以上需求以及理念,小密圈從「安心分享,開心工作」的定位調整成「連接一千位鐵桿粉絲」,專做知識社群,付費方式是入圈收費。內容創作者/團隊可以建立圈子,以論壇的方式進行主題討論,同時可以在圈子里分享文件。
它既可以是一個中心化嚴重的粉絲群,也可以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興趣對接、資源對接的組織。
目前可以通過APP、服務號、小程序、網頁版等入口使用小密圈。
小密圈現狀如何?
在網上扒到小密圈在2016年11月份公布的注冊用戶約20萬人,日活躍用戶超1萬人。
小密圈1月份微信指數出現峰值,是因為它們剛好那會發布小程序。
小密圈在前期通過和多個互聯網大咖積極互動,迭代產品結構,以這個群體的需要為導向不斷地優化調整,也正是這樣,小密圈在短時間內就有了明顯的增量。并且活躍度也很高。這在以上的圖中都可以看出來。
為什么做社群運營的不能忽略小密圈?
1.小密圈的使用門檻很低。
小密圈在知識付費、變現方面和得到不太一樣,相比得到,小密圈的使用門檻很低,普通內容輸出者和大v都可以在上面建圈沉淀內容以及內容變現。用小密圈創始人的原話就是:得到要頭部流量,小密圈聚集長尾。
2.社群內容輸出很有價值,而小密圈很適合做社群內容輸出。
小密圈的信息是圍繞話題(Topic)組織的,信息可以有效二次組織。如果是在一個500人的微信群,會有很多無序的信息噪音,將微信群的有用信息沉淀下來需要很高的人力以及時間成本。但在小密圈就不會,因為閑聊的信息彼此接不上話,而且圈主可以隨時刪沒用的信息。
舉個栗子,我現在是深圳運營總攻隊的一員,在社群運營的過程中,群里會有不少干貨內容的輸出,對于這類干貨,我們的做法是收集起來存檔在云盤,在月末的時候分享鏈接給小伙伴們下載。但是,這其中就會涉及到干貨資料時效性以及實用性的問題。試想,你自己拿到一堆帶密碼的干貨鏈接,有多少的可能性是會一一打開并使用這些資料的?而小密圈就能做到實時并有效的向社群用戶傳遞內容的價值。
3.入圈收費的方式使得社群變現前置,社群運營者后期可以將大量精力放在有價值內容的輸出上。
現在有很多社群動不動就幾百人,信息噪音很大,群建好后,能否基于現有社群的維護獲得變現還很難說。小密圈收費入圈的方式使得社群變現前置,并且每個圈子的受眾及知識層次相似,有類似的訴求,所以有了集中的話題基礎和注意力基礎,這樣一來大家自然變得積極,很多討論不需要鋪墊,直接表達,有種在一方面找到了歸屬的感覺。
4.社群運營離不開數據分析,而小密圈年前上線了數據功能。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把隱沒在一大批看來雜亂無章的數據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煉出來,以找出內在規律,幫助運營者運營社群。小密圈的數據主要有5部分:1) 關鍵指標:新增、活躍人數、總用戶、新增收入和總收入;2)活躍用戶曲線;3)新增用戶曲線;4)新增收入曲線;5)圈子內容曲線:包括主題增量、評論增量、點贊增量、文件增量和圖片增量。
總的來說,小密圈主打的知識沉淀/知識管理,不管是個人還是組織,只要運用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另外,如果你關心知識社群和內容變現,無論琢磨多久,都沒用。行動起來,開一個小密圈,實踐運營一把自己的圈子,你的理解會更加深刻。要是怕收費的圈子用戶不買單,那就從免費的先玩起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