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009篇文章/大約1100字/需3分鐘
原研哉作為日本知名設計大師,作品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包裝、平面、室內、企業形象、工業設計等等各個方面,并對整個設計行業都有很大的影響。「設計中的設計」這本書里面很好的表達了他對待設計作品的想法和態度,同時也讓我們能夠學習他是如何來思考設計的。下面我分享書里面幾個內容,也算是我這幾年學習和工作當中感受比較深刻的部分。
設計師的工作,并不只是設計實踐,在當下環境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場所,并對設計領域重新配置,對設計師來說也許是更為重要的工作。
其實這應該算是對設計師的一個基本的要求吧,學校教育的那個部分更多的會強調設計想法的多樣性,這個也是正確的,因為這才是一個設計師最核心的競爭力。工作以后我才深刻的認識到,如何應對不同項目的具體情況,才是一個最需要鍛煉的部分,每一個甲方都會有他們不同的需求,如何能在這種種限制之下做出好的設計,這就是我們需要不斷去探索的內容了。
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設計師要時刻保持對社會的敏感度,順應時代的變化,對設計領域重新配置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就像我之前呆的日本建筑師事務所,其實進去的時候,對于事務所的方案,我的想法是:“這么簡單能出來效果嗎?”,慢慢的隨著項目的進行,你會發現日本設計師對于細節的把控,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到的。他們會具體到一個換鞋凳的高度,一個門把手的樣式,每一個材料的規格顏色質感等等,許許多多內容都需要一個個確認,所以當最后整個方案呈現出來的時候,看似簡單的設計背后卻有著無數個細節的把控,這些都無不體現著設計師對于事物的感知能力。
無論如何,設計師的職能不只提供單一的捆綁式服務,如果社會對設計產生的這種偏見,我們必須予以更正,設計理應對所有的傳媒領域都有發言權,應該通過傳媒去把握事物的本質,向社會傳達出相應的信息。
這一部分就是屬于從社會責任出發了,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讓人們更好的享受生活,所以我們不僅僅只把這一次設計當做一個項目,實際上也是在推動著我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像我們現在的國情,大家對于設計的關注其實是很不夠的,很多人都覺得設計就應該免費,如果整個社會都是這種想法的話,我們的設計水平是不可能進步。所以,作為設計師,我們也有責任向社會來傳達我們的設計理念,這樣就會有更多人來關注設計,只有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設計的重要性,才有可能讓我們的設計水平和生活質量都持續的提升。
總的來說,設計師不只是藝術家,你在創作之前需要對許多方面進行綜合思考,創作的同時需要保持敏銳的感知能力,創作完成以后要向社會去傳達你的設計理念,這樣才是一名好的設計師。
設計是一種態度,而不僅僅只是一種技術。
「末未末」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