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鐵回上海,乘警安排坐到了餐車的座椅上。過了會兒,有對小情侶過來,問我旁邊的位置是否有坐人,我說沒有的,你們可以隨意坐。
因為只能坐下一個人,兩個人互相謙讓了半天,讓我很是一個感動。尤其是說到“你不坐的話我也陪你站著”,頗有點兒有難同當、生死與共的味道。
正思忖間,耳朵飄進來另一句話,讓我覺得特別搞笑。小情侶就站在我旁邊,不停在說——怎么就只有一個位置啊?這讓我們兩個人怎么坐啊?總不能讓寶寶一個人站著吧?——我抬頭看了幾眼,兩個人正目光灼灼地盯著我,大概意思是想讓我讓個座吧。
讓座對我來說不是問題,遇到老人孕婦等弱者,就算在火車上,我也不是沒有讓過座。大學期間,回家11個小時的車程,一起走的小伙伴愣是把座位讓給了沒買到坐票的老人,我們一行人輪換著坐到了終點站。
可是我面前的這兩個小年輕,身體健康、智商應該也合格,放著座位不好好利用,卻想著剝奪別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我只能說情商不是太夠。
這種時候,如果兩個人了解彼此的屬性,寧愿兩個人一起站著,那就直接不要上前問。如果上前問了,就坐好只能一個人坐的準備。
這讓我想到遇到過的很多事情。
比如扶梯上有個通用的原則是“左行右立”,左邊是應急通道,有急事的人可以從左邊直接先走過。但是很多時候,你會看到扶梯上站得滿滿都是人。如果您不著急,能不能站在右邊把左邊的位置讓出來?如果您站在了左邊,能不能快速步行通過?
更奇怪的是,某一次,我遇到一先生,和我站在同一排。我往前移了個位置給他,讓他站到右邊。結果他隨著我朝前移了一個臺階。
還有一些人,經常會說非常討厭喝酒,非常討厭被勸酒。結果到了酒桌上,前面半場說了不喝不喝,沒人找他喝酒了。后半場他自己開始勸這個你得喝,勸那個你不喝就沒意思了啊。如果你說“不喝酒的沒有發言權”,他會果斷端起杯子開始跟一句喝得差不多的你喝一杯。這就讓人呵呵了。
現在這個社會,很多時候,都沒有人勸酒了,因為不管是不是喝酒的,都不喜歡這一行為。你要是說不喝,沒人逼你。
那么那些自言不喝酒的人,能不能自己也守一下規矩?你說不喝就不要去干涉別人喝酒的該怎么喝。你說不喝就要整場滴酒不沾,不要做些讓人瞧不起的事情。后半程上場揚言要跟大家奉陪到底是幾個意思?
在大家不喜歡的一類人里,有股清流,我還是很欣賞的。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過給自己的孩子拉票的?我遇過一次。這位媽媽在給自己寶寶拉票的同時,也分析了她認為的幾個比較好的寶寶的作品。告訴我們,雖然她是給自己的寶寶拉票,但是從作品本身來說,她覺得哪幾個更好一些。大家投給別人她也輸得心服口服。
一向不給別人投票的我,連續七天,給這位媽媽的寶寶投上了一票。
這個世界、這個社會、這個時代,很多人都在講究個性。但是“個性”也是要有分寸的。你可以吊炸天地目中無人,我當然也可以把你當白癡不屑一顧。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最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