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閱讀了李子旸的一篇文章《咱能就事論事嗎》,文中抨擊了當代社會一些所謂的“深刻”意見。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政府宣布一項政策,大家都在討論政策的對與錯時,一些自認為高屋建瓴的人們便拋開政策本身,開始爭論政府不透明問題。表面上他們好像在揭示政策之外更重要更深刻的問題,然而實際上這是一種轉移重點、投機取巧、毫無意義的行為。
同樣,我們生活中也存在這種毫無意義的討論和對話。例如我們經常聽到的親人常用打的感情牌“這都是為你好”;講資格的“你沒孩子,你有什么資格跟我們談孩子教育”、推責任的“這事不歸我管”……人們常常回避就事論事,脫離事情本身大談資格、道德、責任等。然而這些話對于解決問題毫無益處,說出來也是浪費大家時間。
所以討論問題,我們要專注于事情本身,就事論事,層層深入,探尋解決之道。這才是討論問題的根本方法,這才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