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購買了曾超毅老師(曾哥水彩)的《詩意國風水彩系統課》視頻課程,卻一直沒有開始去學習,因為囤課實在太多了,這段時間工作又忙,沒時間學。
然后,有一天,無意中在曾哥水彩的微博上看到這幅畫以及步驟圖,旁邊還配了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里的一段話: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里,總會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
嗯,多年前就知道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很有名,但一直沒有去讀,因為聽說這是一部小說,而我已經過了愛看小說的年齡。我現在喜歡看的,是他寫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等非虛構類的作品。
可是,當我讀到村上春樹的這段話時,我的內心還是被深深地震撼到。
也很喜歡老師的這幅水彩作品,但心里依然缺少想要臨摹的沖動。
后來,在繪畫群里,同學們陸續上傳了這幅作品的臨摹版,并分享了攝影原圖。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這幅畫作來自曾老師的《詩意國風水彩系統課》視頻課程。
昨天,我打開這門課程,一眼就看到了這幅作品。老師還為這幅畫配了一個很有詩意的題目: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哇,好美的詩句,好貼切的標題!
這詩句,我依稀記得在哪里讀到過,但記不得原詩和作者了。
趕緊上網查找,原來這首詩出自唐代王維的《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原來,王維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兼音樂家。難怪這首詩這么有意境,蘊含著詩、畫、樂結合的美感!
再仔細看攝影原圖和老師的作品,真是非常貼切地表達了這首詩的意境,那種幽靜、深遠又溫暖的感覺。
好一幅幽靜黃昏下幽深的深林!這是昏暗前光與林最后的纏綿,是晚霞與深山的最后道別和約定。
嗯,我要用自己的畫筆把這種感覺畫出來,捕捉到深林黃昏幽靜陽光反照一瞬間的美。
所用工具:拉娜300g中粗紋棉漿紙16K,史明克管彩,大號平頭筆,00號紅胖子筆,華虹板刷,B2鉛筆等。
以下是一波過程圖。
這幅畫的用色不多,主要有檸檬黃、草綠、橄欖綠、永固綠、亮綠、褐色,以及一點藍色、紅色等。重點在于各顏色之間的配比,這個完全看各人的理解和掌握。
這幅畫主要是練習濕畫技巧。畫畫前,需把畫紙正反兩面都打濕,然后快速上色。
所以,從步驟1的線稿到步驟2的水彩稿,畫風有點跳躍,因為光顧著作畫,忘了拍照,事實上也來不及拍照。
這幅習作畫到一半時,感覺不是很滿意,差點放棄。但后來還是堅持著畫完,用了近2小時,總體還算滿意。
剛才又收看了老師的另一堂水彩課視頻,聽到老師在感嘆:“水彩畫,一半人為,一半天成。”
哇,老師的這句話,真是說到我的心里去了。
我最近的好幾幅水彩畫,比如《云水相思》、《長城》、《飛云》,以及今天的這幅畫,在畫畫的過程中都不是特別滿意,有好幾次都想半途而廢。
可等我堅持著畫完,再等水與色慢慢地交融完全,就會發現,整幅畫已悄然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讓人越看越歡喜。哈哈。
我想,這也許就是水彩的魅力所在。
水彩,就是水與色的相思、相遇、相知、相交、相融。
水彩,就像一個頑皮的精靈。在不懂它的人面前,它驕傲不羈,難以駕馭;在懂它的人面前,它溫柔可人,明媚靈動。
感恩遇見水彩,感恩遇見我的最愛。
期待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