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生以來,讀書無數,但從來沒有讀到過哪位作者標榜自己喜新厭舊,也從來沒有哪一位作者呼吁大家去喜新厭舊,似乎喜新厭舊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遭人唾棄的詞語——事實上,在骨子里,每一個人都是喜新厭舊的——為什么不敢坦率地承認自己是喜新厭舊的呢!
? 畢業之后,我又重新回到了農村,決心扎根農村,獻身教育。但是,工作幾年之后,我很快就厭煩了那種一成不變的生活——今天是昨天的重復,明天是今天的重復,三十歲的我,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六十歲的樣子!
? 太可怕了!難道我將會終老于此嗎?難道我一輩子都要以這個小小的校園為圓心,以五公里為半徑畫一個圓,然后像蒙著眼睛拉磨的驢一樣過完我這一生嗎?不!我不喜歡!
? 于是,我開始尋找機會,希望能開始新的生活。終于,我通過一次招聘考試,離開了那所農村學校,來到了縣城,開啟了新鮮的生活。
? 每個人都有追求新生活的權利,這樣的喜新厭舊有錯嗎?
? 工作久了,便會感覺到單調。一成不變的生活總是很快就讓人厭煩起來——再好的菜肴,連續吃幾天都會厭煩,倘若讓你吃一輩子,恐怕你只是想一想就會吐吧?
? 怎樣給自己的生活注入新鮮的刺激呢?那就像章魚一樣,盡量把自己的觸角伸向不同的領域吧。
? 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報考了心理咨詢師考試。這個新鮮的領域馬上吸引了我的興趣。意象,沙盤,敘事,NLP,精神分析,每一種療法,都神奇有趣。工作之余,讀幾個咨詢案例,在教師和心師的角色之間搖擺,真是有趣。
? ?當然,喜新厭舊的人都有一個缺點——任何興趣都像火柴一樣,燃得快,熄得也快。我也不例外。我很快把心理咨詢當成了業余之余的業余,又轉向了其他領域。
? 我又戀上了古詩詞,一口氣買了王富仁的《古老的回聲》、葉嘉瑩的《唐宋詞十七講》、蘇纓的《人間詞話注解》,鉆入屈原李白的內心去,還愿他們幾千年前的心理。
? ?有一段時期,我忽然對文學鑒賞很感興趣,于是加入了一所網絡師范學院,選修了文學鑒賞課,還買了一些著名大學著名教授的講課實尋,如王先霈的《文學性講演錄》、孫紹振的《文學文本細讀講演錄》,一本一本的啃,仿佛自己穿越了幾十年的時光,坐在大學的教室,親耳聆聽大師的教誨。那些文字,將我帶入了一個新奇的領域。
? 因為喜新厭舊的本質,我可以不斷地折騰自己的生活,讓它每天都有新鮮的、我知識經驗之外的元素注入,這樣,我覺得我自己每天也是新鮮的——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明日之我也非今日之我。
? 永遠追求不斷更新的自己,這樣的喜新厭舊有錯嗎?
? ?寫到這兒,我又想起了那個古老的故事——《猴子摘桃子》。幾乎所有人都在批判那只猴子,說喜新厭舊的人最終會一無所獲。但是,猴子真的一無所獲嗎?最起碼,它有過摘桃子西瓜掰玉米的體驗——生活的本質不正在于不同的體驗嗎?
? ?不過,那猴子終是過于貪心了,所以才會一無所獲。倘若是我,每摘下一種水果,必會坐在樹蔭下,邊賞美景邊細細品嘗,待那瓜果的芳香融入自己的骨髓之后,再走向下一個新鮮的遠方,去品嘗新鮮的生活滋味。
? ? 所以,我驕傲,我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
? ?后記:對于生活,我永遠喜新厭舊,因為生活如衣服,常換常新是真理;但是對于情感,我卻是喜舊厭新的,因為故人故情如古董,時間愈久愈珍貴。千萬不要搞混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