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無明”源出佛教典籍,所謂“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念”是人的“念頭”、“想法”、也是人的“偏執”、是人的“貪嗔癡”,是因。“無明”是在這種種“念頭”下的果 。因為人的“念頭”,往往讓人被蒙蔽,看不清真相。
我想講的,就是被這“一念無明”所掩蓋的真相。
真相一:愛你的人就在身邊,你總是看不見
比如黃大海的老婆,黃世東的媽媽。
來香港之前,她是大陸富人家的千金。從小含著金鑰匙出生,享盡富貴榮華,受盡萬人矚目。來香港之后,她一文不值、一無所有、一貧如洗。她不得不下嫁給曾經被她視作下賤之民的黃大海。一個出生上層社會,一個在下層社會摸爬打滾。兩個完全不同背景的人碰在一起,擦出的火花,燒了一個家。
阿東媽媽并不愛黃大海,但是黃大海一直想愛她。片子中,黃大海腿傷入院,黃世東去探望,兩人在醫院天臺有一場對話透露了黃大海的心事:其實不是我要拋棄你媽和你們,是你媽一看到我就生氣,就嫌棄我,我只好盡量不回家,多點賺錢,不讓她看到,她就少點生氣,少點嫌棄。
黃大海與阿東媽媽分居十數年,也沒有再找一個伴侶組建家庭。阿東出事之后,他也第一個回到阿東身邊照顧他。由此,足見其真心。
阿東也很愛他的媽媽,但他的媽媽只愛阿東的弟弟阿俊。
在病榻上,阿東盡心盡力的照顧媽媽,甚至可以說服侍他的媽媽。但是他的媽媽心心念念的依然是阿俊。
其實最好的解決方法,是送媽媽去養老院。但是阿東不愿、不肯,因為他一直心存希望:從小,阿俊就因為天資聰穎得到家里所有人以及學校所有人的矚目。小時候,學校組織親子郊游,爸爸媽媽都去了阿俊那里,他空等無人。現在阿俊去了美國,阿俊不在了,他有機會可以讓他的媽媽關心他了、關注他了。他怎么能送媽媽去養老院呢?
這一份對殘缺的家庭之愛的執念,讓他毀了媽媽,也毀了自己。
看不見的人還有阿東自己。
黃大海對阿東的愛,何嘗不深?
照理來說,離家十數年,再深的感情,也會慢慢被時間沖淡。何況,黃大海還是被老婆逼走的。
但是阿東出事,第一個出現的卻是他。
為了照顧阿東,他可以不賺錢,讓朋友代班開車。他可以坐在小書攤,研究治療躁郁癥的書。他可以腿傷不住院,就是怕自己不在家,阿東不按時吃藥。
片子里有很多細節表現了他對阿東無聲勝有聲的愛:為了不讓阿東感到“自己被特殊對待”,他小心翼翼地裝作若無其事的邊看電視邊把藥片和水推到阿東的旁邊。
當醫生說吃巧克力有助于治療阿東的疾病時,他下一次帶飯回家的同時還帶了巧克力回家。
真相二:除非你想通了,沒人幫得了你
阿東的女朋友是一個悲傷的存在。
她只想平平靜靜的和阿東一起努力工作,賺錢買房,生兒育女,度過簡單而幸福的一生。可因為阿東對媽媽“偏執的愛”,她的一切幻想都破滅了。
阿東被送進精神病院,阿東出事前欠下的巨額借款要她來還,和阿東一起給了首付的房子要她一個人來供。她什么都沒有做,僅僅因為愛上了阿東,所以就承擔了阿東所有的罪過。憑什么?
她曾經有多愛阿東,現在就有多恨阿東。不應該嗎?
她區區一個凡人,咽不下這口氣,所以她找了一個神,來幫她咽下這口氣。神的辦法是“寬容”,她于是去“寬容”,去找阿東重新開始。
但這怎么“寬容”得了?她所謂的“寬容”只是變相的控訴和報復。
阿東一下子跌入了深淵。
面對生活中發生的難以承受的悲劇,除非自己想通了,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到自己。神不可以。教會的人群不可以。你自己也不可以。
就比如黃大海,當阿東跌入深淵之后。他一樣的無助、一樣的難過、一樣的想要找人幫助。
可是,誰能幫自己?
他也參加精神病家屬互助會,可是聽別人的悲劇對自己一點幫助都沒有。
打電話給阿俊求助,他反而把自己給氣到了。
氣到抽煙火打不著,把煙給扔了。
但是他最后還是撿起來了。
因為生活艱難,這煙,也是要錢買的。
因為生活本來就是艱難的。想通了這一點,他反而釋然了。
面對住戶們的歧視和投訴,他也不埋怨,也不博同情,而是說:“我們搬走”。
他決定“悲劇既來之,我則安然待之”。
片子中阿東的好轉,也完全在于自己想通了。
其實阿東一直很清醒。他的條理很清晰,他知道自己在干嘛,他只是不在意旁人的看法和感受,所以被視為有病。
阿東只是因為對于媽媽的那一份情結一直沒有相通,所以他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了,不讓別的人參與進來而已。
后來,在隔壁小男孩的《小王子》的幫助下,他逐漸的明白了:對有些人,要學會放手;要讓這些人去更合適他們的地方。
他想通了,他也就打開自己的世界,逐漸的邀請外邊的人進來。
真相三:世界瘋狂,我們不應該也跟著瘋狂
片子中文名叫“一念無明”,英文名叫“MAD WORLD”。
對照著解讀,世界瘋狂,源于眾人一念無明。
很多人解讀這部片子,說它拍得好,其實不只是因為它的公益性立意,呼吁大家關愛和給予更多的寬容給精神病患者。也不僅僅是演員們因為都很好的表現出了“執念所帶來對自己和世界的蒙蔽與扭曲”。還是因為,在這個片子里,渲染出了一個瘋狂的世代,一個被各種“貪嗔癡”的“欲念”所蒙蔽的香港。
比方說在醫院,醫生幾秒鐘就診斷病癥并開藥,反映了醫院不負責任的現象。
比方說在婚禮,新郎新娘深情表白,參加婚禮的人卻談笑風生,反映了社會道德倫理的喪失。
比方說在電視上,好友因為經濟危機而跳樓自殺,反映了香港資本社會的危機。
比方說在公租房,蝸居的人群,嚴格要求孩子讀書的媽媽.....
在這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大家都人心惶惶,都不知所措。
大家都看不清楚,大家都被蒙蔽著。
在這個時候,清醒的是阿東,阿東卻被標簽為神經病。
其實阿東也不在乎,片子里,你很少看到阿東被圍觀群眾所傷害。傷害他的是那個認為阿東丟人的好友,是那個要解救他的未婚妻,是那個在枕頭底下藏著自衛武器的爸爸。
好在,還有一個小孩,他也是清醒的。
他的清醒,給阿東帶來了《小王子》,給阿東帶來了救贖。
尾聲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我不敢說一切虛妄,求得放下。沒那么高的境界。
我只想說,我們有很多的心頭之癢,讓我們時不時過得不自在,嚴重點的,過得很悲劇。
但,我很想讓大家都能夠在這個時候做兩個動作:
第一個動作,是找個地方,可以寫東西的,寫下身邊愛你的人以及他為你做的事。
第二個動作,是看一眼你身邊的環境,問問這個環境就是那樣,可你是不是還想好好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