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覺著,長大千般萬般好。
沒有作業,不用按時間規定走,不用被人嘮叨……真想一下子就18歲呀!
后來明白,誰都有這么個小時候。
大多數人和我自己的小時候大同小異。都有一兩個熱血夢想,還是說,不切實際的幻想。
以前有一個想法是長大后要帶著我的狗,抱著一本《魯濱遜漂流記》,離開家,去想去的地方,成為想成為的人——像魯濱遜那樣獨立有能力的人。
之后看了本《神秘宇宙》,知道如何在冬季的行空上找到獵戶座,仙女座,大熊小熊座等,雖然不超過十個星座,不知怎么就覺著自己與天文有著不解之緣,以后定是要學習天文的。
……
這樣的以前,這樣的想法,好多,好多。
別說我記憶力不怎么好,就是好,一時半刻也寫不清。再說回憶會自帶濾鏡,與當時查了不知幾個度。
清晰可見的是,現在的我,18歲的我。
學了跟天文相差甚遠的風景園林,離家3000公里以上,頂著400度的近視,生活在霧霾中,只能零星的看到幾顆星。所幸,我并不討厭現狀。自己選的專業,說什么也要自己擔著。對星星的熱愛也漸漸蓋了一層灰,偶爾發現,抬下頭,意思一下也就罷了。
我亦沒有心思,一遍又一遍的去看《魯賓遜漂流記》。而且它已經改名叫《魯冰孫漂流記》了。屬于它的我,屬于我的它已經say goodbye了。
而我,也早就失去了屬于我的狗。看著它慢慢長大,快速變老,走向死亡。我沒有哭,或者說,沒有大哭。出乎意料的沒有大喊大叫。
小學時,夢到它死了,蜷縮成那么小一團,哭著從夢里醒過來,那個夢成了我唯一記得住的噩夢,唯一記得住的夢。
坐著看書,看著看著就想到了前面提起的那些往事。想著想著,就哭了。
擦擦眼淚,翻到下一篇,寫的還是這個故事,執筆的人變成了主角自己。于是看著看著又哭了,哭了10秒,就想著把自己想到的記下來。
我是真的心疼這個女孩子,心疼她的“用全部倔強,為愛而生”。
小時候也想過,要是我得了病,余下的生命開始變得已知而單薄,我會怎么辦。
答案一直是,我會離開,在跟大家告別之后,離開。
這個想法也是小時候的大同小異之一。大同于我們都想過這件事,小異在最放心不下的事情,最舍不得的人事物。
我的小異是我要帶著我的狗一起走。我不相信別人會比我善待它,我要和它一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個階段,在我快死時,親手埋了它。
我經常想起我養的那條傻狗,而今天,格外地想,是那種很想很想的想。
這份想念,量很多,但不純粹,對它的想念來的單純而沒有顧慮,想了,我便說。而有些想念,不想、不敢說。便打著想念它的名號,抒發感謝,想念著想念。
我佩服不放棄的人,例如這個作者,努力堅強。例如“我得非我想”就從頭再來,追尋我想。
對,我不敢,不敢做到那樣勇敢。
所以就更喜歡這些勇敢的人。
2016/6/27有一種戰爭注定單槍匹馬,枕邊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