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位朋友和我探討起“值與不值”的這個問題。
????? 朋友是個80后畢業以后就在北京的一家國企上班,住在單位的宿舍里,每天步行上班5分鐘,過著朝九晚五,四平八穩的生活。臨近五年合同期滿,朋友心中有點“小躁動”,是出去外面闖一闖還是繼續留在體制里呢?對于這個問題呢我也不知道正確答案,于是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值不值”的話題上來了。
????? 他認真的說:“一到期我就走”,“真的,是的,我早就想走了”,“之前沒走是因為...”,開始我是信的,但是鑒于最近他說的頻率,“是嗎?已經下決心要走嗎?我看未必吧...”。走是想走,但是決心還沒有下,立場還是不夠堅定。
? ? ? 朋友是個東北人當年畢了業就憑著一腔熱血“殺”進了北京城,用他的話說就是當時感覺自己能征服全世界,可后來還是被一個“北京戶口”給征服了,進了體制,拿著不高的工資,干著不算累的工作,五年。他說感覺這五年好像掉進了一個大花園,每天的都過的很熟悉很舒心,可是殊不知外面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所以將自己推出“花園”面對著每年都有二三十萬大軍涌入的北京,還是有膽怯的吧。“你說是不是不值,為了個戶口,畢業五年了除了戶口,我什么都沒有...... ”。我也說不上來值不值,因為值不值取決于個人,而不是別人的評判,你對這個戶口不屑那自然是不值得,但是很多人因為沒有戶口,到處受阻......那在他們眼里暫時的“禁錮”換個戶口是絕對值得的。所以值與不值的衡量標準在于自己,要看自己需求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當你做決定的時候,一定要遵從自己的內心,而不是世俗的“眼光”,因為每個人想要的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最求自由灑脫,有的人追求安穩舒適,也是我理解的俠義的價值觀。價值觀不同評判的標準自然就不同,所以值與不值就要問自己的內心。
? ? ? ? 我覺得朋友的“五年之約”,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張閃閃發光的戶口最起碼在當時的他看來肯定是值得的,只不過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自身閱歷的拓展,認識事物的眼光,考慮事情的方式發生都發生了改變,所以才會有了現在的“值不值”,可當時的決定又怎么能拿現在對事物的認知程度來衡量呢?在當時的心智看來,戶口就是最主要的矛盾,這可能就是最好的決定。需求一旦被滿足,找尋安身立命憑證的渴望被緩解,便忘記了當初的急迫。所以不要糾結于過去的值不值,只選當下的做不做。
(只是一些雜亂無章的隨筆,記錄下自己平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