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原來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家東北餃子館,從我知道它到現在已經有10年多時間,生意一直非常好。我算是餃子館的忠實客戶,一周也要去吃兩三次。現在搬到離那里比較遠的地方,但如果有機會還是要過去吃一次。因為我感覺他們家的餃子真的很好吃,這就是產品做到了極致。
我有次和老板聊天,老板說,他們開店這么多年,做的非常用心,在面、肉選用方面都挑選質量好的材料,所以在這一片區域口碑非常好,來店里吃飯的大部分都是周邊的老顧客,相互都非常熟悉。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旁邊的幾個店,同樣是餐飲,開了關、關了開,已經是換了好幾茬,很難維持這么多年。
對于這家餃子館,套用銷售公式“銷售=流量×轉化率×客單價”來理解,在小區周邊的非商業中心,客流量基本穩定,轉化率主要吸引喜歡吃餃子和這家口味的,這兩點都比較穩定。能夠維持餃子館一直生意紅火的,其實是第三個變量,“客單價”。產品好,客戶有忠誠度,反復購買,支撐了銷售。
其實特別是對于這類社區周邊的日常消費,單客反復購買是商家能夠維持的重要因素。再比如理發店,很多理發店都會推薦會員卡把客戶進行綁定,客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只要理發店做的好,一般客戶會持續的反復購買。拿我個人來說,雖然不想辦會員卡,但是習慣也使自己會基本選定一家店一直去理發。
在銷售分析里,有一個詞是“客戶終生價值”,就是計算一個客戶能夠消費的金額。這是大多數企業都在追求的一個指標,因為獲取新客戶的成本比較高,從上述的銷售公式中可以看到,要引入流量,要提高轉化率,做了這兩個步驟才能形成一個新客戶;而挖掘已有客戶的價值,節約了新客戶開發成本,自然是每個企業重點關注和集中改善的重點。
02
在互聯網普及之前,雖然大家都重視客戶的重復購買,對商家與客戶之間的溝通限制比較多,雖然有郵寄優惠信息、組織聚會活動、電話溝通等,但這些手段與客戶的溝通還不夠透徹。比如我所說的餃子館,其實除了客戶到店消費,基本沒有其他的互動形式,對于商家來家非常被動。
在互聯網時代,這個問題終于有了改觀,維護客戶關系有了新武器,就是利用互聯網工具,與客戶建立直接的高頻的互動,從而促進用戶重復購買,發揮客戶終生價值,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單客經濟。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會發現,除了錢包被各個商家的各類會員卡塞滿之外,我們的手機也被占領了。比如小區門口水果店組織的微信群、餐館老板的微信號、書店的微信公眾號、在阿里口碑美團等APP里的客戶消息等等,各類的溝通手段開始占領我們的注意力,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不斷提醒我們不要忘了他們,要時常來消費。
03
那在互聯網時代,如何通過互聯網的鏈接效率,提高消費者重復購買率呢?
具體有三個建議:
建立用戶容器。用戶容器就是商家與用戶溝通的工具,可以是微信群、公眾號、微博賬號、自己的APP、自己的網頁社區等等,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要選擇合適的用戶容器,否則適得其反。比如微信群是所有用戶的溝通途徑,如果有客戶在微信群中表達了不滿情緒,勢必引起其他用戶的懷疑。
邁過黏性邊界。黏性邊界是指,只有用戶在某一類產品消費者使用你的產品的數量達到一定比例,才算是對你的產品建立了信任感,人們會更愿意去消費他們信任的產品。局有贊的白鴉說,黏性邊界在10%。就是說用戶在你這里的消費比例超過了10%,才算與你建立了信任感。
滿足關聯需求。關聯需求是看情況擴大你的產品品類,覆蓋用戶產品延伸需求,以提高“客單價”。這其實就是榨取用戶信任的價值,利用已經建立的信任關系,向用戶推銷延伸產品。比如,賣水果的可以再賣水、賣零食、賣干果等等。但這要看情況,因為其他產品不一定是你擅長做的。
互聯網的單客經濟,與前面所說的社群經濟和口碑經濟,其實有著相互交聯的關系,社群是把目標客戶籠絡在一起,口碑是做好產品能夠讓用戶分享,單客經濟是對用戶價值的持續開發。

本文為對劉潤《5分鐘商學院》文章改寫,主要鍛煉寫作以及專欄學習。
更多內容請參見我的文集 五分鐘商學院,我還收集了更多小伙伴的筆記做成了專題 劉潤5分鐘商學院,歡迎訂閱。
與劉潤5分鐘商學院一同成長,期待你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