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愚蠢的事,便是自己感動自己,沒有之一。
我剛到北京上班時,在國內(nèi)一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駐場,我發(fā)現(xiàn)平時他們整個所里很少有加班的現(xiàn)象,后來跟他們的負責人聊起來這件事,她告訴我,這是他們所長規(guī)定的,所長不提倡加班,只看工作成果,認為加班是無能、工作效率低下的表現(xiàn)(當然年審期間除外)。
我們在學校都清一色被灌輸著「只要努力,就能得高分」的觀念,所以就有了燈火輝煌的通宵自習室,凌晨兩點鐘圖書館以及昏暗路燈下的“童第周”。那次聊天是我步入社會后,首次有了“結(jié)果導向”的概念。
后來在一次微課堂上,一位老師也提到這個觀點,她曾經(jīng)開過自己團隊中的一個成員,她平時非常努力,吃飯時間在加班,晚上熬夜加班,周末加班,翻看她的朋友圈,全是加班的點滴記錄,你會覺得哪個企業(yè)老板沒招到她就是損失,但是該做的工作一樣沒做好過。這位成員在被開掉那天,覺得很委屈,自己那么辛苦,團隊卻這么無情。這位老師送她的話是:別努力得只把自己給感動了,這樣很危險。
殘酷嗎?很慘酷,但不這么說,能打醒她嗎?為什么你一直努力,卻還是沒有滿意的成果?為什么你每天都很忙碌,卻始終看不到終點……你是真的努力了,還是,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就像《穿普拉達的女王》中安迪沒把工作做好,被女魔頭訓哭后跑到奈杰爾那里訴苦,反被奈杰爾教訓:
“如果覺得累,辭職好了。我可以在五分鐘內(nèi)找到一個很想要這份工作的女孩頂替你。你根本沒有努力!你在抱怨!你希望我對你說什么?要我說‘真可憐,馬林達又欺負你了,真可憐,可憐的安迪’?她只是在做她的工作,而你還抱怨她為什么不親吻你的額頭,每天都給你的作業(yè)批個金色五角星。醒醒吧,親愛的!”
大部分的看似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
前一段時間,看一個TED演講視頻,演講者提到自己有一年冬季和朋友琢磨去大慶做服裝生意,決定去考察幾個商場。當時住在北京,因為之前晚上和朋友在外面玩的比較盡興回到家里已經(jīng)比較晚了,擔心睡覺睡過頭會錯過航班,就直接在沙發(fā)上靠了一晚。那是他第一次去哈爾濱,衣服拿得不足,下了飛機凍得頭疼。又因為沒有提前訂票,到了哈爾濱之后就只剩站票了。于是,當他一晚上沒睡,凍得頭暈眼花,又在綠皮火車上站了兩個多小時之后,抵達大慶的那一瞬間他覺得自己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將來必須要寫進回憶錄里面。
可是,隱隱覺得哪里不對,這些所謂的“努力”對他最終把那個服裝生意做好,有半毛錢關(guān)系嗎?更何況,如果他前一天晚上能早點上床睡覺,多準備點衣服,提前在網(wǎng)上把火車票訂好,完全可以舒舒服服的達到同樣的目的。他說自己那次的經(jīng)歷像是自己二十多年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縮影,沉溺在對結(jié)果沒有直接幫助,只是因為自己遭受了一些痛苦的行為中,誤以為那就是努力。
我們這代人好像都很愿意把努力和勤奮單純地理解為身體上的痛苦或精神上的折磨。以為熬了幾次夜就覺得鞠躬盡瘁,坐了幾站地鐵就覺得漂洋過海,沒有吃晚餐就覺得一九四二。可是,親愛的,你真的沒有那么努力,你只是誤會把無意義的消耗當做勤奮了。
人天生都有自憐的情緒,我們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找到真正的價值所在。停止這種無意義的消耗,找到正確的方向,堅持行動,還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