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有嘻哈之后就一直在幻想能不能有一檔《中國有搖滾》,并且還腦補了一下導師團隊應該請誰,哪些樂隊會參賽。
無巧不成書,近期消息,一檔名為《中國樂隊》的節目即將登陸屏幕。百度了一下才發現,這檔節目已經跳票了一年多。關于一直延期的原因,不得而知。
導師陣容也挺有意思:崔健、譚維維、陳偉倫。崔健作為中國搖滾樂的爸爸當這個導師毋庸置疑;譚維維則是一個選秀出身的搖滾歌手,最近幾年口碑不錯;陳偉倫論名氣不如前兩位,論圈中地位一點不差,畢竟是國內金牌音樂制作人。
當然從搖滾導師的角度來講我還能說出一大串請得來請不來的名字:侯牧人、竇唯、何勇、老五(劉義軍)、吳吞、趙牧陽,彼時的老炮都能勝任。論和理性,我倒覺得除了老崔,不應該請其他人,搖滾圈實在太小,雖說有輩分之差,但很多人都是朋友,誰評論誰啊……
參賽樂隊一共44支,現已暴光出的陣容大概有:劉崢嶸、聲音玩具、左右、海龜先生、龍神道、馬賽克、打擾一下、KAWA、莫西子詩、王梵瑞、李夏等。陣容雖不算豪華,但足矣撐起一個音樂節。
節目組還安排了一個演講嘉賓的環節,邀請名單中羅永浩、白巖松這樣的意見領袖兼搖滾鐵粉赫然在列,一直在為獨立音樂添磚加瓦的他們會不會稍微有一點夢想照進現實的感覺呢。
節目播出后縱然會有爭議,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某些搖滾粉會覺得導師不夠格,樂隊陣容不夠好,節目不夠搖滾,或許還會出現“你有SOLO嗎”這樣的槽點。
但在節目播出前,我莫名的對這個節目懷有好感。
中國搖滾走了很多彎路,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在于自己,把自己放在了一個特立獨行的位置,主動與流行音樂劃清界限。要知道,在國外,搖滾樂是作為流行音樂其中的一種形式出現的。
所以當我知道節目叫《中國樂隊》而沒有叫《中國有搖滾》的時候,我是高興的,中國的獨立音樂目前欠缺的就是與流行音樂進行化學反應的催化劑。既然名字里沒有搖滾,中國樂隊就可以更具有包容性,也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同時也可以避開搖滾樂中很多過于敏感的東西。
導師陣容也可以打個及格分,正因為他們沒有閉門造車,沒有全部邀請滾圈老炮。有老崔坐鎮保持搖滾的獨立性已經夠了;譚維維作為搖滾曲風的流行歌手或許可以解決一下搖滾與流行如何融合的問題;陳偉倫更不用說,中國搖滾最缺少的就是對音樂的精良制作。
說到這我更覺得中國搖滾樂并不缺少也并不需要一場的比賽,請來一群圈內人噪翻全場。那無異于一場音樂節,又是小眾音樂圈的一場狂歡罷了。他們缺少的正是一場吸引眼球秀,通過專業精良的團隊制作來走到大眾的視野。
前幾日有媒體采訪了《中國有嘻哈》的花臂總導演車導,其中一個問題問到了他做這個節目是否會對中國嘻哈有推進作用,車導的回答十分專業也令人深思:他說這并不是他關注的范疇,他是一個商業音樂類節目制作人,他的職責是做出具有商業價值的節目。
能推進中國嘻哈的只有中國嘻哈自己,同樣,能推進中國搖滾的也只有中國搖滾,前提是你應該主動、配合的邁出這一步。而不是像痛仰在《中國之星》那樣唱一首無法播出并且十分粗糙的《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總之,無論你持有怎樣的態度,節目就在那里了,真誠對待音樂才是該有的態度,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