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草根 醫生,頸椎病,能治好嗎?昨天跑了十六個小時一千兩百多公里,脖子不得勁,疼得快斷了。
昨天,朋友圈的同學在微信里問我。
治不好,你只能平時注意。
我的回答直截了當,因為我也有頸椎病,現在脖子還有點僵硬。我是經常低頭寫東西,他是長時間開車,都是一種姿勢持續了太長時間,成年累月如此,加之風、寒、濕三種外邪侵襲,就得了頸椎病。在門診也是一種很常見的病,上至70~80歲老人,下至13歲小孩。伴隨著近年智能手機的普及,隨之而來的頸椎病,干眼癥,人際溝通障礙,我把它們統稱為"手機病",越來越多,大有蔓延、泛濫成災的趨勢,所以,今天,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說頸椎病。
頸椎病的臨床癥狀比較復雜。書上分為6種類型:頸型、椎動脈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其他類型(如食管型、混合型)。在門診最多的是前面三種類型和混合型。我簡單講一下這六種類型的癥狀:
1.頸型:后腦部、后頸和肩背部感覺疼痛僵硬,可以伴有也可以沒有明確的壓痛點。
2.椎動脈型:眩暈,有時候是在有明確的轉頸動作時發生或加重,嚴重時可以有猝倒發作。
3.神經根型:典型的癥狀是一側或雙側手指或手臂麻木,甚至疼痛。
4.脊髓型:先出現雙下肢麻木,沉重感,抬腿緩慢,不能走快,嚴重時步態不穩,腳底踩棉花感,有時候還會有上肢麻木無力的癥狀。
5、交感神經型:頭暈同時伴有心慌,心前區疼痛。
6、其他型: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即食管型,很少見,我27年來只見過一次,還是我的老師給我看的X線片,實際的病人沒有見過。最多見的倒是我所謂的混合型,頸型+,+,是很常見的。
頸椎病也是一種和年齡有關的疾病,到了我這個年齡的人幾乎都有,只是輕重不同,是一種可以僅僅根據癥狀就能夠得出診斷的疾病,所以我在這里不講輔助醫生作出診斷的各種檢查。
因為頸型是幾乎所有上了年齡的頸椎病人都有的,而且可以自我治療,現在我就說說我平時用的幾種方法。
1.我幾乎每天晚上都出去走路,雙上肢向外上45°角舉起,頭仰望天空,這個姿勢堅持200步以上,會感覺肩頸部酸痛,當實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放下舉起的雙手,就會感覺肩頸部無比的輕松舒適,這個動作可以對抗我白天總是低頭所造成的頸部僵硬,也是預防頸椎病的一個好方法。
2.刮痧,買一個刮痧板,實在沒有,用梳子光滑的背面也可以,最好在后頸部抹點香油,我嫌不方便經常不抹,傾斜30°角,由上到下反復刮,直到出痧為止,不要太用力把皮膚刮破。刮完痧,二天內不要洗澡。這個方法見效快,非常有效,我最常用。
3.雙手搓熱后,自己揉搓后頸部,也有點效果,適合上班時做。
4.泡溫泉或者桑拿,泡溫泉是我最喜歡的休閑方式,頸椎病多因著風,著寒,著濕而加重,泡溫泉可以透寒濕,有條件建議經常去泡泡。
其他類型的頸椎病,建議去醫院看病治療,這里,我就不做介紹了,下面再簡單說說我對其他"手機病"的治療。
干眼癥有一個和頸椎病一樣的病因:手機電視看多了。眼科醫生會給你開一些人工淚液滴眼,我也用過,滴眼當時有效,一天需要滴多次,很麻煩,還容易誘發結膜炎,后來被我放棄,我現在主要是口服"杞菊地黃丸",喝菊花茶,干眼癥狀基本消失,比點眼藥水好很多,這是我的獨家秘方,不信,你們可以試試,用效果說話。
人際溝通障礙:面對面,無話可說,卻喜歡在微信上聊天,即使開口說話,也不能準確表達,說話是一門藝術,會說話是很難的事情,是需要頻繁練習的,人與人之間,面對面講述和傾聽,是最真實的,家人朋友之間是需要通過說話感受彼此的關愛,我的建議是吃飯時間不拿手機,多和家人朋友說說話聊聊天。
這篇就說這么多了,不是專業論文,寫得有點簡單,但都是我個人經驗和體會,希望可以幫到你,有用的話,記得在文章末尾點喜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