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地理探索
最早的發現是史前的事情,我們無法知道他們如何穿越八十海里。
當時的人們覺得世界是這樣的:中國人認為天圓地方,而西方則認為世界是個盤子,走到邊上會掉下去。
因為怕掉下去,所以,當時的旅行都是沿著海岸線走,他們自然是住在海邊的人,最初的旅行都是沿著海岸線進行的,如6000千年前的腓尼基人、埃及人、維京人。他們去探險的原因各不相同,可能是好奇,也可能是一種靈性的探險。維京人是為了尋找土地進行耕種,為了寶藏,為了羊群、奴隸、新的商路……
除了這樣的探險之外,不同的人也在這個過程中相遇了,不同民族相互開始交流、通婚、文化交融——新的事物出現了。真正的大探險是文明出現之后,在城市出現后,人們需要商貿的支持。
3500年前,埃及女王派了使者去朋特(東非索馬里群島),他們穿越埃及來到紅海邊上艦船,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探險之旅被刻錄在女王的神廟上——后來他們帶回來了黃金、珍珠、豹皮、象牙、黑木……
腓尼基人用非常好的木材來造船,埃及法老雇傭腓尼基人,請他們從紅海出發繞非洲一圈然后回到地中海,為了收麥子,他們用了3年的時間才回來。希臘的歷史學家西羅多德記錄了這一旅行——但是很多歷史學校對此質疑。
托勒密是第一個畫出精準地圖的人,這為航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導,當然這些地圖在現在看來很不精準——大陸的面積比實際上的大很多、亞洲非常的大,請注意沒有美洲澳大離線,澳大利亞是在非洲正南方的?。
直接欣賞一下吧!
維京人是最可怕的民族之一。英格蘭人在春天看見龍頭維京船,就會非常恐懼,這些北歐人兇惡無比。他們會洗劫村莊,女性為妻,男人為奴。他們從英國出現然后去和俄國人做生意。紅頭發艾瑞克是最臭名昭著的維京人,一個兇殘的殺人犯,他后來一直逃到了美洲大陸,并把那里叫做“葡萄地”(Vineland)。
馬可波羅:外國留學生
歐洲人非常渴望來自中國的絲綢,因為這些絲綢柔滑閃亮,是貴族渴求的奢侈品。
但是西歐的基督徒想去到中國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中亞當時被穆斯林控制的。無奈的商人到處尋找路線,那時候東西方的交流卻并沒有很多。當時亞洲的商人,會通過波斯灣、黑海地區將商品帶到地中海的港口,如威尼斯——這就是絲綢之路。駝鈴穿越戈壁、走出沙漠來到了中國。
13世紀的時候成吉思汗建國了,占領了整個亞洲,直接到了東歐,商路立刻變得暢通起來。當時富饒的城市是威尼斯,它是整個歐洲重要的海港城市。
商路開通后,波羅家族的人來到中國。
馬可波羅,當時只有17歲,比七年級的孩子大3歲,他們一家來到了元大都北京,拜見了忽必烈。他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歡迎,但是忽必烈卻很失望,因為他們并不想傳說中那樣會魔法。
當父親要離開的時候,馬可波羅決定留下來,于是他為中國皇家工作了20年。忽必烈非常喜歡他,因為他聰明而舉止優雅。
馬可波羅回國后將所見所聞寫成了自己的游記,他對中國的文明非常的驚嘆,對中國的科技的發展非常的驚訝。在他眼中中國人是非常有禮貌的,他們耕種、做飯、用餐都是非常彬彬有禮的(要知道西方當時可能還在用手抓飯),在他看來那時候人們對事物的道德美感比事物本身還重要,最典型的就是茶道。
他覺得這些都源于一個哲學家——孔子,他使得中國人非常的有規矩。
馬可波羅受命于忽必烈,去南方工作,在那里他看見了養蠶繅絲,看見了竹子生長,看見了虎嘯鳥鳴,看到了海邊的人用紙幣進行交易。這些都被一一寫進了他的游記之中,之后傳到了歐洲。
這就是人類早起的探索,但是更長更危險的探險并沒有出現,那時候的地中海交易都還是繞著海岸線的,于是交易的商品只能是非常昂貴的商品,如中國的絲綢、玉、陶瓷,非洲的黃金,阿拉伯國家的香。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是商貿的集中地——當時船只穿梭,想象那是什么樣的景像,人聲鼎沸、吵鬧聲不斷、商品琳瑯,各種各樣不同的語言的討價還價,不同想法和觀點的交流。
另一個探險的原因是基督教徒們的傳播福音,當然還有第三種更加殘忍的原因,就是奴隸交易的。
問題:為什么要把大發現這個歷史時代放在七年級?
這個時候的人就像七年級的孩子,又想去發現,又不敢去遠離海岸的地方。傳記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傳記讓孩子們看到,一個用于探索世界的人是如何從一個平凡的人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如果我們只是直接從哥倫布航海講的話,就又是一個不可企及的人。托勒密、哥白尼,對知識對智性的信任也都是如此的,意外發現了美洲。
幫助孩子發展一種理解力,好奇冒險的精神所在,如何去超越已知的領域、未知的領域,這是七年級的主題。所以我們想要找到代表人類精神的形象,表現穿越大海、翻過大山、沙漠的人的形象。與此同時,老師也要與之共進。這是一種真正的熱情和興趣,不是別人告訴你們故事,而是你真正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