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們的社會推崇外向型人格,無論是對孩子的教育、求職者的要求,甚至是一個小小的社團的人員配比,外向型人格的個體永遠是享受到優先權和重視的,我們的社會的價值取向會格外青睞他們。
? ? ? 而對于內向型人格的群體來說,他們不僅承受了本身性格帶來的心理壓力,還必須消化整個社會對他們的潛在壓力。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作為一個典型內向型人,我很多年后才做到承認并接受自己的性格,不再強求自己去像外向型人一樣享受社交,而是告訴自己,我要享受每一刻與自己相處的時間,適當地停下來探索自我,exploring myself,這個社會其實除了需要擅長與人溝通的人,同樣也需要擅長發現自我、尋找認知的我們。
? ? ?有非常多的學者和心理學家都是內向型人格,比如著名的心理學泰勒·本-沙哈爾教授、布萊恩·利特爾,他們身為內向型人格的個體,都曾經經歷過社交中的種種障礙,比如害怕和他人打招呼,即便是熟悉的人,在人群中呆的時間超過兩個小時就感到體力透支,享受一個人相處的時間,所有這些行為特點,不僅僅沒有限制他們成為優秀的教授,每天和數以百、千計的人相處和溝通,反倒促成了他們更加積極的探索人格奧秘和社交天性。
? ? ?在慢慢地嘗試了解自我和接受自我的過程中,我越來越享受自己的個性特點,不再視它為障礙,而是視為上天的饋贈,多虧身為內向型人,我才更能夠把時間都集中在閱讀中,在書中發現關于人性的秘密,并且把這些分享給和我一樣有困擾的人們,我們只是內向而已,我們因為內向,愿意獨處,所以我們能更好地了解自我、更好地進行適合我們的社交活動。
? ? ?舉個例子,每次去洗手間碰到同事需要打招呼也覺得是困擾,OK,如果覺得麻煩就點點頭過去吧,保持一個善意的微笑即可,別人會理解的,在酒會里不知道怎么搭訕,好吧,那就保持微笑吧,雖然看起來有點傻,不過這就是我們的Style,沒什么,這是個追求個性的時代,我們就這樣走在前端。
? ? ?我會推薦和我一樣的朋友看看馬修·利伯曼所著的《社交天性》這本書,以及蘇珊·凱恩在TED的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希望能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