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內心受傷又有些感動
受傷是因為小區有些孩子奶奶已經在反映我家寶寶打人的事,并且會有意讓他們的孩子遠離我家寶寶,我是有些受傷的,自己被孤立被拋棄的傷口在上浮。孩子在和別人玩耍時,我也會特別緊張,生怕他又打或是碰了別的小朋友,這會加重他的打人的惡名,以后就更沒有人和他玩耍了,我害怕寶寶被孤絕。
感動是因為今天寶寶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他想要別的小朋友玩具,但沒有像之前上去就搶,而是找我要泡泡機,用自己的泡泡機和交朋友交換。后來他想要玩其他小朋友的球時,他會教他用腳踢,沒有直接搶,這些動作表明他在與小朋友的溝通上,已經開始有規則意識了,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現在想來,我莫名感動,這對寶寶來說,非常不容易,但我當時沒有對他的這個變化及時的予以回應,現在想來挺心疼這個小生命的。
他用泡泡頭輕敲了小朋友、走在路上輕推了小朋友、滑滑車碰到了小朋友,我只是對這些行為予以制止,沒有對他的進步予以看見和回應,這是我需要提升的地方,因為只關注這些需要引導的行為,等于也在無意識中強化這些行為。
我能理解現在的他之所以打人,是在和小朋友探索規則與界限,這對形成他的自我認知非常重要他目前沒有學習到其他更合適的語言和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需要幫助他一起度過這個特別的時期.
針對寶寶近期容易打人的行為,我的原則如下:
1.多臨在關注寶寶,去看見他打人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看見他的感受,引導他用更合適的行為來表達需要。比如,如果是因為想要和小朋友玩耍而打人,就問他打人是不是因為想要和小朋友玩?可以教他用“合適的語言和手勢”來代替打人的行為。
2.如寶寶打人后,帶著他向受傷的寶寶道歉并抱抱或握手,然后帶他離開30米,溫和而堅定地告訴他:打人是不可以的,這樣別的寶寶會痛會出血!媽媽也不允許你打人。
3.盡量帶他與熟悉信任朋友的寶貝玩耍,相互溝通理解幫助度過這個特別期間。
4.如果可以,近段時間帶他到新的地方玩耍,以免小區成人的偏見對他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