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就是“充滿知識與感情的話語”,柔軟、溫暖,充滿正能量。心靈雞湯是一種安慰劑,可以怡情,作閱讀快餐;亦可移情,挫折、抑郁時,療效直逼“打雞血"。這也是“心靈雞湯”風靡不衰的原因。大眾化口味,勵志化包裝,快餐式文本,無需動腦就可腦洞大開。當前快節奏的生活和無處不在的壓力,偶爾也需要這種激勵味十足的“語言藝術治療”。
現在網絡傳播途徑發達,微博,微信,各種資訊客戶端,推送的文章五花八門,有各種干貨,情感故事,技術文章,但最受大家歡迎還是各種心靈雞湯文,雖然我們每個人都覺得這種文章讀多了,都是類似的套路,但遇到了還是不可避免的會讀上一讀。
說雞湯文似乎含有貶義,但這類文章大體都會傳遞一些正能量和看似文溫暖的力量,或是棒喝一聲驚醒眾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不知不覺讓讀者進入其中,多數人在讀完之后也大都會好好的檢視一下自己,恨不得馬上行動起來,做個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時間不長,就選擇了遺忘,濤聲依舊了。
那么我們在看這些雞湯文能學到什么呢,真的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行動,讓自己脫胎換骨,擁有更美好的未來么,這倒未必,其實這個世界上不缺乏懂得道理的人,但缺少真正知行合一,能夠用理論指導實踐的人。
每一篇雞湯文似乎都能直中我們的內心,讓人覺得文中說的處處在理,往好的方面說會受到激勵,不好之處在于讀多了我們會更加的痛恨自己,為什么道理都懂,但卻不能真正的去改變,久而久之就會覺得自己沒用,那些能夠做到的人都是天賦異稟,有著超乎常人的能力和毅力,我們不能相比的,其實這都是再給自己的懶惰尋找借口。大家常聽到一些名句,諸如“比我們聰明的人還比我們努力”,“以大多數人努力的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去拼天賦”,其實真的是這樣的,你過得不好,固然有家庭出身,先天缺陷,但更缺乏的是后天的努力。
為什么我們愛讀雞湯文,就是想看看別人為什么能夠成功,最后發現全是因為自身的努力,但這恰恰是很多人所欠缺的,或者是不斷地尋找借口逃避面對,或是覺得已經很努力了但沒有運氣,其實你捫心問自己,你真的努力了么。
其實雞湯文還是有很多正面意義的,要看你怎么去理解,內心強大的人從中汲取養分,學到努力的方法,激勵自己的行動,內心脆弱的人可能會變得更加脆弱,看著別人越來越強大,越發的躲在自己的舒適區內不敢向外踏出半步了。
雞湯文可讀,但不可多讀,雞湯文可信,但不可全信,任何人的成功都不可能全盤復制,你要相信的是我們唯一最可依靠的人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