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第10天(8月4日),單日票房破3億,再次刷新動畫電影單日票房紀錄。
《哪吒》累計票房突破23億人民幣,躋身2019年度內地票房榜第三名,僅次于《流浪地球》、《復聯4》,位列內地影史票房榜第13位。另有機構預測,該片的內地票房將達到44.87億。而據光線傳媒29日發布的公告稱,該片將之貢獻營收超過10億。
周六再破新紀錄,它將動畫電影單日最高紀錄提升至3億以上,還成為內地影史首部總票房破20億大關的動畫電影。
根據貓眼數據,截止目前《哪吒》總票房24.55億,官方預測最終票房將在44.79億。
根據目前票房,院線抽走55%左右,宣發需要拿出來2%-3%,稅3.3%,國家影視基金5%,剩下片方可以獲得39%左右,也就是分賬8.77億,影片成本1億,片方回報已經超8倍,甚至接近了9倍之多。看似片方只拿39%,但9倍的回報放到任何一個人手里,是什么概念?
有人就問了,電影怎么可能跟個人發生關系?但事實確實如此,我們都知道《哪吒》是由《大圣歸來》《大魚海棠》的制作團隊,協作完成。而這兩部影片在當年可以獲得高票房、高回報,甚至《大魚海棠》獲得超20倍的票房收益回報。而他們的背后宣發推手,都有一個群眾粉絲的基礎。
《大圣歸來》是第一部接近10億的國產動漫,當時央視也做了詳細的報道。出品方通過出讓一小部分電影版權,籠統的說就是股份,當年也確實片方差錢,少了這部分錢可能電影就無法上映。但正因為如此,通過讓大眾認購電影版權的形式,這上映前積累了這樣一大批大眾粉絲基礎。
可能他出1萬,他出5萬的形式,一個人不多,100人就不少了。但他們這時候就會發現:第一,參與電影投資的大眾,必然會去看這部電影,無論好壞。第二,參與的大眾不僅會自己看,還會籠絡一部分人去看,或者推薦給身邊的人甚至是網友。第三,無論是對于票房還是電影的口碑,都將是一大利好。
但片方只是出讓了一點點電影版權和后續的版權收益。說到版權收益,這里面包含的可就豐富了:電影票房、網絡版權費,電視臺版權費,廣告費,衍生品版權費以及其他收益等。
電影票房:院線公映一個月,所獲票房的39%
網絡版權費: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等網絡平臺上架,按照點擊量計算,一般2元/次
電視臺版權費:各大電視臺,像央視6套、各地方臺等,都是需要電影吸引收視率的
衍生品版權費:所謂衍生品,就是由電影的內容,人物,場景等,產生的衍生物品或者實體經濟。比如衣服,小物件,主題餐廳,主題公園,游戲等等。
廣告費:幾十萬幾百萬都有
其他收益:像一些鄉鎮影院等等
綜合上面的所有版權收益,才是最終的電影價值。而我們大眾參與了電影的版權認購,自然就享有版權的收益權。比如某大眾參投《哪吒》10萬,根據目前的票房,首批分紅最少也在90萬了。后續的收益再算上,20-30倍基本是很現實的,也就是說這位大眾最終的收益分紅,能在200-300萬左右。
所以大家可以算一下,如果你參與了電影的版權認購,成為聯合出品人,會不幫助片方宣傳電影么?而參與了,你又可以獲得什么樣的回報?
注:了解更多大眾電影宣傳詳情,請關注簡書號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