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生命的本質是信息的。
什么是信息?
我們常聽到的一個說法是:我們現在叫“信息時代”。
何以叫信息時代?
即是說,我們時代的中心是個叫“信息”的東西。又回到什么是信息這個問題。
借助百度百科:
(信息)指音訊、消息、通訊系統傳輸和處理的對象,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系的形式。1948年,數學家香農在題為“通訊的數學理論”的論文中指出:“信息是用來消除隨機不定性的東西”。創建一切宇宙萬物的最基本萬能單位是信息。
——這是把信息說得十分神奇了,而實際上,信息本身的確這么神奇。
在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中,有個叫“黑暗森林”的法則。這個法則基于這樣的兩條基本原理:1、存在是一切的前提,維持存在是一切存在物的必須。
2、宇宙中的物質是有限的。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大大于是得出一條“黑暗森林”的法則。
——這在我這里是過時的思想。
怎么說?
的確,從物質上說,“宇宙間的物質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本質從來就不是一團物質。
譬如說你自己——你認為你自己就是這么一團血肉么?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在于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
還有許多哲人的說法,總的來說,人的本質,從來不是物質的。
不是物質的,那是什么的?靈魂么?
說靈魂,那就顯得玄虛很多,而且“不科學”。
我們說,人的本質是信息的——這生命的本質是一致的。
人的本質是信息的——如何理解?
近年來,在科學和文化領域流行一個詞——基因。我們應該知道,基因的實質,或者說內涵——染色體上的遺傳信息編碼單元。
有科學常識的人應該知道,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是從一顆小小的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受精卵來自精子和卵子的結合。而精子和卵子重要的是其中攜帶的遺傳信息——我們人體,是以受精卵中的遺傳信息為藍圖構建而成的。
那我們的思想呢?
類似的,我們的思想是由我們的文化基因構成的。這是大概的一個說法,更具體的內容鑒于通常沒人研究這部分,暫不深究。
那么文化的本質又是什么?
我們還是可以說,信息。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我們也說,信息也就是這么一步步被定義出來的。
現在好了,我們說了,我們人——從肉體到思想都是源于信息的。信息就是生命本身。
那么我們開始討論正題:信息遺產。
我們大致說了什么是信息,再說說什么是遺產。
遺,遺留;產,財產。
我認為,在信息時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觀是統統需要重新形塑的存在。
世界和人生,信息量太大,我們暫按不提。
跟我們主題更相關的是價值觀——我們的主題是信息遺產。價值觀,影響的是我們關于“財產”的認知和判定。
——在過去,我們通常認為:勞動所創造的“物質”財富是我們最主要的財產——譬如我們的車、房、衣服、家電等等。
我們通常認為:勞動創造價值。
——當然了,這是一個不過時的觀念……因為……勞動的根本定義是什么?不正是如此這般么?
勞動創造價值本身是不過時的,過時的是價值的體現形式——在過去,這些“價值”(在普通民眾那里)主要體現為“物質的”;而未來,我們應該看到,越來越多的價值是“信息的”。
——我們回到我們的“生命觀”:我們說,我們人,從肉體到精神,本質都是信息的。那么,保護我們的信息換句話來說就是什么?
沒錯——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