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3 22:26:48
“我沒有看帳目,我只是作了判斷”
http://chinese.wsj.com/gb/20091202/mkb103536.asp
巴菲特一個電話敲定投資高盛
眾所周知,在2008年秋季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巴菲特(Warren Buffett)突然向有著金字招牌的投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出手,向其注資50億美元,獲得了以每股115美元的價格買進高盛股票的認股權證。
不過,從2010年1月份出版的《名利場》雜志(Vanity Fair)刊登的一篇麥克林(Bethany McLean)對高盛情況的詳盡分析中,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當時的高盛投資銀行家特洛特(Byron Trott)如何向巴菲特草擬了這樁交易,交易又是如何在高盛主要人物的通話中敲定下來。
在去年秋季的那個下午,巴菲特與高盛首席執行長布蘭克梵(Lloyd Blankfein)、特洛特和當時的聯席總裁溫克里德(Jon Winkelried)通了電話,通話簡短、具有典型的巴菲特風格。巴菲特在電話中說,他將投資50億美元,作為交換條件,他要獲得10%的高額股息以及未來5年以每股115美元的價格買進更多股票的認股權證。巴菲特對他們說,我正要帶孫子們去DQ吃冰淇淋;晚點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你們想怎么做。
當然,他們接受了巴菲特的提議。此外,據麥克林報導,他們還得以利用巴菲特的投資,向其他投資者出售了約57.5億美元的股票。當然,巴菲特的談判技巧并非對任何人都有效。(不過,下次我買二手車討價還價的時候,可能會試試這個老辦法:“我正要去Arby's買個烤牛肉三明治,你要是接受我的最后提議,就打電話給我!”)
對于巴菲特這個世界上最知名的價值投資者對高盛作出的決定,還有一點讓我們感到有趣的是其膽量和直覺。當時,巴菲特對《華爾街日報》說,我沒有看帳目,我只是作了判斷。這可不是普通散戶投資者應該做的決定。不過當你擁有巴菲特那樣的優良投資紀錄時,你很可能會非常心安理得地作出大膽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