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我們與外界溝通的橋梁。它能夠充分地表達一個人的喜怒哀樂,語言也能夠充分地描述和渲染一件事情并影響他人的情緒?!傲佳砸痪淙?惡語傷人六月寒”,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在關注如何更好地進行非暴力溝通,如何更好的使用語言的力量,卻忽略的站在語言背后的本質。今天是永澄老師的分身訓練營第一節課,通過語言了解小我,從而進行分身。
課程回顧:
一:小我的喜好
a.強化小我:小我喜歡趨利避害,當事情來臨時,出于保護自己的本能,我們的小我通常會下意識地選擇逃避。但是這樣不斷地表達和強化自己沒有能力,只會不斷強化小我,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弱小。
b.推卸責任:消極被動的人永遠都在推卸責任,把問題歸咎到他人、環境上,讓自己受到外界環境的控制。諸如“都怪…”,試圖把自己從問題中摘出來,不關我的事。
c.逃避現實:“如果……就……”句式便是逃避現實、消極被動的語言。過去的事既成事實,一味地強調這些消極的語言,把自己的注意力全然放在“關注圈”內,尤其是放到那些已經發生的、自己沒有辦法控制的事情上,只會讓自己不斷地內耗,對于解決問題于事無補。
d.簡化思考:“不就是……大約……反正……”這些都是簡化思考常見的語言類,簡化思考特別消耗能量。它會讓你變得懶于去學習,驕傲,逃避思考。不斷地走上狹隘,不斷的走向封閉。
e.自我放棄:破罐子破摔:“我就這樣了,你能怎么的”之類的話術是常見的模式。成長是每一個人的需求,任何一個人期待成長,他之所這么說,是因為它害怕被別人揭開自己最不想面對的那個弱小,所以小我就把它保護起來了。
二:,當你不想成長的時候,會有一萬個借口都在等著你。
因為你發現不了語言,你做不到積極主動,你就會一直停留在小我的舒適區之中,然后沒有辦法進入到學習區,所以你在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第一個想做的事就是逃跑,而不是去面對去成長。不能成長,你就慢慢持續弱小,持續自怨自艾,持續被他人超越,你就開始把所有的過錯歸結為外界,小我的喜好就徹底蹦出來了。你做不到積極主動,你就會陷入這樣一種低能量的循環,一直這么循環下去,直至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