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改過是讓你修的德行不會漏掉,但是德行還要繼續積累,就要遷善,就要行善,這個很重要。
? ? ? 善有真有假、有是有非、有大有小、有端有曲、有難有易,有好幾個角度,所以要學會明辨善,行善才會做對,不然你很有可能以善心卻行了惡事。比如“非信之信”,你答應別人守信,但是如果別人這件事情是為了騙他的老婆,那你的守信就是“非信之信”,就是助紂為虐了;比如“非慈之慈”,對所有人和和氣氣,即便看到壞的行為也視若無睹,不去制止,把是非善惡都混淆了,當你的寬容讓壞人有機可乘,那你的寬容就是“非慈之慈”了;再比如“非禮之禮”,一個人對人恭敬的動機如果只是為了自私自利,這就是“非禮之禮”了。所以善要學會分辨,分別之后才能積極去做。
? ? 人生有兩件事情不能等,行善和行孝,行孝是善之首,行孝也是行善。
? ? 為什么行孝不能等?因為“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所以行孝要及時,不能等。
? ? 為什么行善不能等?人生都有兇吉禍福,沒有一個人的一生只有吉和福,沒有兇和禍的,與其擔心人生的兇吉禍福,不如積極的經營人生,讓你可以轉禍為福,這是經營人生最重要的學問,這個在《了凡四訓》中談的很清楚,袁了凡先生本來只可以活到五十三歲,但是因為積功累德,壽命延長到了七十多歲,所以行善甚至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命由心轉,所以行善不能等。
? ? “善”可以有十個角度去看,分成對人、對事、對物如何行善。
? ? ? 第一是“愛敬存心”,一個人能夠時時存愛心、存恭敬心,這個人一定時時處處都在做善事。八仙中呂洞賓的老師是鐘離,鐘離要教呂洞賓一個法術叫“點石成金”,說今后你遇到貧窮的人可以用這個法術幫助他們。呂洞賓就問,這個變成金子的石頭今后還會不會再變回石頭?鐘離說會,五百年后會變回來。呂洞賓聞聽此言,斷人拒絕學習點石成金的法術,他說這樣我豈不是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了嗎?呂洞賓連五百年后的人都想著去愛護,這就是時時提醒自己愛敬存心。
? ? ? 第二是“敬重尊長”,敬老尊賢是中國人圣賢教誨的一個美德,對有道德學問的人和老人要非常尊重,因為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大、時間長,沒有上一代哪來下一代?所以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 ? 第三是“與人為善”,與人為善就是跟大家一起做,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 ? 第四是“勸人為善”,勸人可以審時度勢用口勸,更好的辦法是用行動勸,如自己先做到了”兄道友、弟道恭”,你的兄弟就開始感動了;當你做到了“凡是人、皆須愛”接觸你的人就會如沐春風,勸的時機也就成熟了,勸的效果也就會很好。
? ? 第五是“成人之美”,成人之美不只是幫助了別人,還成就自己的德行。
? ? 第六是“救人危急”,人生總有起起伏伏,當別人在危難當中,他的內心是恐懼的,這個時候你伸出援助之手,他會非常感謝。
? ? 以上的六點都是講到對人行善。我們再來看在事情方面,有哪些需要我們去行善、去付出。
? ? 第七是“興建水利”,在古代時常就有很仁慈的員外幫助村民鋪路造橋,鋪一條路、造一座橋能利益多少人?我們國家還現存著一些幾千年前造的橋,那利益了多少人?真是數不盡了。
? ? 第八是“舍財作福”,財分兩種,一種是財務、錢財,這叫外財;一種是你的經驗、你的勞力,這叫內財。用內財和外財都可以積我們的福分。其實使用內財比外財更難,比如讓你捐五十塊錢很容易,而讓你到馬路上當一天的義工你可能感覺很困難,但是難行能行,福報就大。
? ? 第九是“護持正法”,正法就像一個人的眼睛一樣,他能聞正法才能知道是非善惡、邪正好壞,才有人生正確的判斷能力,所以正法是眾人的眼目。
? ? 第十是“愛惜物命”,對于東西、對于動、植物的生命都要愛惜尊重,不能傷害。
? ? 截至到這一篇,我們把修身的“言忠信、行敬篤、懲忿、窒欲、改過、遷善”全部講完了。“言忠信”就是誠實,“行敬篤”就是禮敬,“懲忿”就是不瞋,“窒欲”就是不貪,“分別善惡、改過遷善”就是不癡。不貪、不瞋、不癡、禮敬、誠實,這些都是佛家最重要的教誨,而中國老祖宗在四千五百年前就已經有這樣的教誨,所以諸位朋友,請珍惜當中國人的機會,因為中國老祖宗的智慧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