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了
昨晚接到了小J的吐槽電話,她明年畢業,現在正在一家會展公司實習。一年畢業季剛過,一年又快來了,成群的在校大學生們,如一群躍躍欲試、展翅待飛的鳥兒,在現實這片天空里,將經歷他們人生進入社會的許多第一次,第一次實習、失望、迷茫,而這都是初出校園象牙塔,進入社會的第一步磨礪,我們都經歷過……
小J是我的閨蜜,我們初中4年;高中3年分開,她在城里上高中,我在鎮上上高中;后來我們又考上了同樣的大學,大學我們在2個不同的校區,她在偏僻的“鄉里”校區上學,我在市區的校區上學;研究生我在北京,她在上海。我們是那種好久不聯系,但是卻依然如故的好友。我今年夏天畢業,她明年夏季研究生畢業,而我則提前一年進入了社會。現在她正在上海的一家會展公司實習,于是就有了開篇的一通抱怨和吐槽。
小J的眼睛總給我一種瞇成線的感覺,她高中學的是理科,大學和研究生學的是旅游管理,現在做的是會展方向。用她的話說是自己一直都在彎路上不可自拔。研一時接觸的課題和老師讓她對當時的方向不感興趣,她覺得對做旅游沒前途。周圍的人都轉行了,她認為會計是不錯的行業,自己復習了近一年的CPA考試,準備主攻會計方向。后來沒考過第一科,后面還有5科,她衡量了一下考試成本和代價,決定先老老實實的學著自己的旅游專業。她又把方向換成了會展,腦海里想象出的會展是個很高大上的職業,在這種自我幻想中,她內心逐漸認定自己喜歡會展。研三她把論文初稿寫完給了老板,為了急于擺脫近20年的學校生活,她開始找相關的會展公司實習。導師好心看她實習心切,就主動的給她推薦了一家公司,她開心的擁抱自己的第一次正式實習,這是開始實習的第一周。她實習的工作任務是負責兩個微信平臺的推送,每天瀏覽相關的新聞,找尋相關的信息,整理出至少六篇文章。帶她的老員工,一副橫眉冷對,滿臉的挑剔和不滿,瞬間瓦解了她對第一份實習的美好幻想。一份本科就可以做的工作,一個冷臉色的老員工,一份低廉的實習工資,都讓她失去了做會展的興趣。她覺得每天都很不開心,內心當初對會展的美好幻想都成了泡沫。她開始懷疑自己這么久的堅持,難道就這樣白費了嗎?
聽完她在電話里的一通絮絮叨叨,我在電話這端一副齜牙咧嘴,羨慕嫉妒恨的扭曲表情。我高中、大學一直學的是理科,研究生生活是那種很苦逼的在實驗室做課題,老板一天n次到實驗室巡查,n次問你最近實驗做的怎么樣呢?她在抱怨實習無聊的這個階段,我正在起早貪黑的加緊做實驗,做不完實驗,老板不滿意,你的畢業就是個問題,老板怎可能放你去實習,這都是做夢的事情。所以我是個沒有實習就直接上崗的人,覺得找工作的環節一點也不圓滿,讓我沒有體驗過那種穿梭在高樓大廈實習的酸爽感覺,總之一句話我沒有實習機會,也沒有實習過。所以聽她在這抱怨實習的感受,我雖然沒有真正的體驗到,但是卻了解她無比的迷茫,初出象牙塔的懵懂與憧憬遭遇現實的滑鐵盧,但是這些都是我們必須經歷過的坎。
對于我這種沒有實習經歷的人,也是一副跌跌撞撞才開始了自己人生的正式工作,給不出太專業性的內容,但是看著身邊人的經歷,面對這些避不開的迷茫,也慢慢的用阿Q精神學著調整自己的心態,逐漸適應新的工作和生活。總結了一下三點的阿Q心態暗示法:
一 行動是破解迷茫的最有利武器。
大部分中國式教育的學生,在畢業時都會迷茫,走出校門口,卻不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走,或者自己堅守了多年的專業理想,在經歷找工作后,碎成了一地的玻璃心。迷茫、焦慮、憂愁會交替出現在許多人的畢業季。彷徨、無助、停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唯有行動。綜合分析自己的各方面素質和內心向往,行動起來,走出校門去找實習,專業相關的最好,不相干的也無所謂,要多一些去嘗試。
其實社會還是給未畢業學生很多寬容的,在實習中去感受真正的工作環境、內容、同事關系,為自己真正走向工作崗位做好過渡。當發現自己真的不喜歡不適合的時候,不要浪費時間,去找自己喜歡的想做的職位。珍惜畢業前這段實習時光,它會慢慢的篩選出你內心想要的,帶你走出迷茫。當真正畢業了,就沒有這么多任性的隨意挑選換工作機會了,即使有,在各種時間成本、金錢成本中面前,也沒有畢業季這般輕松。
二 權衡利弊,做好AB選擇題。
小J的痛苦和不開心,還在于她面對選擇的猶豫不決。她覺得真心不喜歡現在的實習工作,解決辦法就是去換另一個實習工作試試。但是這份工作是她導師推薦的,她不想倉促的辭掉,她又感覺每天真的很不開心,不想做這樣內容的工作。我給她的建議是做好A、B選擇題。A是導師推薦工作的影響力,B是她內心真正想要的工作。如果A>B,導師的面子和影響力最重要,她可以為此忍受每天的不開心;B>A,她的工作感受和追求的生活最重要,這樣就能讓她下步的選擇變的更清晰和明朗。
很多時候找工作我們也面臨這樣的問題,A工作性質簡單,工資低,但有編制,穩定;B工作壓力大,工資高,工作更有活力。類似這樣的選擇題,二選一,問清楚自己內心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和工作,做一個不再猶豫彷徨的決定。
三 面對骨感的現實要會適應。
在自己有很多可以自由選擇的機會時,盡量去嘗試,但不鼓勵任性而為的隨意炒老板魷魚。新人面對工作,有陌生和抵觸心理,這是正常的問題。學習新的知識,拔節成長的過程會夾雜痛苦和不適,只有破解了這些不適應才能更快的成長。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一直是無憂無慮的安逸工作環境,時間長了會讓人變的懶惰,磨掉沖勁。年輕還不是讓我們享受各種安逸的時候,人生短暫,能工作奮斗的就那么幾十年,還是趁著年輕多努力一點吧!
工作中比的不是學歷和清高,更多的是情商和耐力,不管工作復雜與否,如何利利索索的把工作做完才是真本事。你想要的工作,別人還不一定樂意給。只有在看似簡單工作中,歷練出看家本領,才會有更多機會去挑選自己心儀的。
最后一句話,新人還是要學著勤勤懇懇做事,踏踏實實做人,少抱怨,多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