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寫作#第8篇
知識是在腦中形成的長時記憶,可以對問題提出解釋或答案。當我們把需要掌握的知識,想像成要擁有的技能之后,是不是比較容易理解該如何去獲取?
例如小時候不會騎腳踏車,經過不斷摔倒,不安全和害怕的感覺,一次又一次掌握平衡感,然后可以自然地踩著腳踏車前進。或者不會游泳的時候,怎么都無法想像一個人能躺在水面上不沈下去。經過多次吃水、嗆水的過程,然后慢慢學會了協調。
學習技能會給我們這種明顯的進步感,那么學習知識呢?如何將知識學習怎么變成技能?
知識應該用于解決問題。當學習到知識時,馬上思考這個知識可以用于解決什么問題。加深問題-答案之間的關連。比如昨天學到的「第一性原則」,核心在思考事物的本質,打破一切知識藩籬,回歸事物本源,不參照經驗,從物質最本源思考。
以這個原則來思考對知識的焦慮問題。焦慮的原因是1)物界信息太多,選擇太多,但做選擇的能力太低。2)對自己的不自信,在比較之下看到自己沒有的部分,卻沒有縮短距離的具體想法。
知識應該用于場景。在做中學最容易回憶起學習的內容,也容易在犯錯中調整。在應用背景中可以對整體形成概念,用更廣泛的視角看問題,在相關和不相關的問題上反覆推敲。在學習時候連接過去的經驗,也可以增加對于理解的透徹度。目的在于定位知識,以便于我們能因地制宜做出選擇。
拓展背景也是屬于高手建立心理表征的方法,利用建立組快,代替分散的知識點。
在「學習之道」中提到,建立組快,是一種由下到上,由下到上的過程,背景作為連結,幫助我們將學習后的知識形成整體。
知識應該不斷練習。在學習前的大綱建立,學習中的不斷回想及記憶提取,學習后的復習。在練習過程中,專注都是基本條件。不專注的練習等于對空投球,沒有目標瞄準也可以投出球,只是白花力氣而已。
我們不能學會游泳再下水,不開始第一步,根本不知道第二步要往哪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