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度好像有個大目標,領導說完成了可以去臺灣旅游,想想好激動,不過還有那么久,慢慢來吧。
今天得寫篇文章,不急,我先吃點零食先,不,要減肥,吃一點就好了,咦,好像今天的小說和漫畫更新了……我去,文章還沒寫呢,趕不及了
今天學了劉軒老師的心理學課程,教我們戰勝拖延,其中一個表述很有意思。
我們大腦里有一只及時行樂猴,它是我們拖延癥的罪魁禍首。
這只猴子主要代表我們爬行腦,爬行腦主要是我們從爬行動物進化為哺乳動物的自帶的.爬行腦代表的這只猴子,喜歡及時行樂,喜歡刺激,好動,會讓你享受當下,能拖就拖,是拖延癥的罪魁禍首。
而我們身為人類,最為發達的是前額葉皮質,代表的是理性、思考,與及時行樂猴是對抗關系,兩方總有一方會妥協。
但我們需要完成目標任務的時候,及時行樂猴會及時跳出來說:嘿,這么累干嘛?趕緊喝杯咖啡聊聊天休息一下。而前額葉皮質就會開始對抗:不,我需要盡快、高效地完成任務,不能被瑣碎的事情干擾,不能沉迷于享受。
如果你停下來開始悠閑起來,那就是及時行樂猴勝利了,如果你及時醒悟把目標迅速完成,那就是前額葉皮質起了作用。
然而,和這只猴子和諧共處,這并不簡單。我們看看有多少人陷入煙癮、酒癮、網游以及輕松的愛情小說,刺激的視覺電影中,就可以了解到,戰勝這只猴子還是挺難的,尤其是一旦給了它機會,它會變得更加難以戰勝。(那些減肥失敗的人,遇到美食零食的時候,對自己說,我就只吃一點,一旦吃了,之后就如同洪荒大水擋也擋不住,結果減肥完全白費功夫。看到這種情況,就知道了這只猴子多么精明了,我們一旦陷進去,就難以脫困)
根據調查,全世界有兩成的人是拖延癥患者,然而我們觀察下身邊,貌似有八成的人有拖延癥。我們熟悉的雨果也是一個拖延癥患者,他在寫作的時候,會把衣服脫光,然后換成浴袍。這不是特殊癖好,而是為了在寫作的時候,能夠專注,不會想著出門,因為穿成這樣,出門肯定是不符合禮節的。甚至還有一個大作家,在一本作品還沒出來的時候,讓老婆用鎖鏈把自己腳鎖起來,防止自己還沒寫完就出門了。
可見這只及時行樂猴對人的影響力多大了,讓大作家都需要用這種方式來控制。不過我們不需要那么極端,我們可以用五個小技巧,來幫到我們討猴子開心,戰勝拖延癥。
一、設置小關卡、獎勵
對于需要完成的大目標,我們倍感壓力的同時,也會不想理睬它,畢竟及時行樂猴可不喜歡困難的東西,但是,我們可以用兩部來討這只猴子開心。
– 把大目標分小關卡,降低難度
– 設置小關卡的獎勵
我們把大目標分解為幾個部分,設定每個部分完成后的小獎勵。
關于小獎勵:可以是杯星巴克,可以是個小蛋糕,可以是期望很久的一頓飯,可以是關注很久的小飾品,可以是衣服鞋子包包,可以是旅游
這里利用的是 行動–反饋–行動
只有這樣,才能持續讓我們不斷完成任務,把小猴子用獎勵伺候的服服帖帖的。
你也可以想象完成一個小關卡就丟一根香蕉給它。
二、用想象力喚醒未來的自己
沒有危機是最大的危機,滿足現狀是最大的陷阱。(做了一年直銷還是背了不少句子的)
關于危機從何而來?現在的危機必然是知道的,那么未來的危機呢?
今天不完成任務就被開除,今年不完成任務就被開除。很明顯前者會讓人更加壓力山大而去突破,當然也有可能受不了。
但是我們大部分遇到的是后者,我們有無數現在不做也沒關系,但是從五年、十年后看,就會極度恐慌。
有那么一個實驗,給一群沒有養老理財觀念的年輕人做了一項測試,教授把他們的頭像都ps成六七十歲的老人,然后讓他們帶上眼鏡,在屏幕中,會看到沒有準備養老金的自己老年生活多么悲慘,于是他們做完測試后,一致把養老基金多存了一倍。
那么,孩子教育基金呢?孩子的留學基金呢?保險規劃呢?以及父母的養老呢?
有時候看到有些父母,沒有買社保和商保,不僅僅沒有了自己的保障,而且還不知情地影響了孩子不能在當地高考,真的是一點危機都沒有。
扯遠了,這個小技巧就是:
設想你目前的行動,會在未來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喚醒危機
一無所成當然就是被開除的命了
沒房沒車可能也會被丈母娘拆散
拼命賺錢不理財,淡季的時候錢都不知道到哪里
現在偷懶五年后就還是窮屌絲
嚇得我趕緊吃了包辣條,及時行樂猴也得躲起來
三、用行動讓自己暖身
想那么多干嘛,做啊!
大腦是CPU處理器,不是存東西的硬盤,想太多會占用大腦CPU,導致大腦遲鈍,不會行動。
開始第一步就是最好的!開始第一步后,我們不求完美,但是我們會越來越完善。
想起這個主動的開始第一步,就不得不說到被動的第一步。
我們會經常接受到免費的課程,低價的體驗,當我們被這些吸引過去后,就可能開始付費了…然而這是被動的,是他人征服了我們的及時行樂猴,而不是我們自己,這更可怕,我們沒有控制好猴子,反而被人通過猴子來控制我們。這個我們需要有意識避免。
主動的開始第一步,把拖延扼殺在搖籃中。
及時行樂猴是那么得寸進尺,你一旦拖延,就會步步拖延,所以盡快進行主動第一步,我們就會快速上道,拋下拖延。
你要學寫作?寫啊,不用學什么,先立刻寫標題出來。
你要開始講課,趕緊開始做PPT!
要開始拜訪顧客,趕緊了解業務內容和顧客信息。
現在,我已經養成一個不拖延的好習慣,想到一個題目,立刻用簡書記下來,寫下基本內容,等有空的時候整理為文章。
這個動作,就是運動前的熱身,做完后,就能立刻進入運動狀態。
四、The rule of three
我們大部分都會做To do list,把待辦事項列出來。
不過這個方法,有那么一個缺陷。
把腦中的目標寫出來后,我們的猴子就開始放松了,于是,寫下來的目標,看起來就無關緊要了。
另外,大量的目標會讓我們分不清主次,干脆就都不做了。這時候,我們需要用一個巧妙的方法:
the rule of three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簡單的時間管理工具。
列出所有代辦事件,然后在其中找出三件事,當做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完成就打鉤。
第一件事情可以是比較簡單的,發一份e-mail,讓自己做完后也有一點點成就感。
第二件事情可以是比較有難度的。
第三件事情也可以是相對簡單的。
也可以參考時間管理的吃掉三只青蛙。
當然,這里推薦一個特別簡單的工具,關注橙子學院,在導航欄直接就有三件事的每日記錄,而且還有每天的提醒功能。
有個朋友實踐后,一個月有記錄三件事,和沒登記三件事,差別真的很大,你也可以試試
做完這個,那只及時行樂猴,就不會想著每樣事情都想做,每樣事情都不想做了。
五、用番茄鐘讓自己短時間專注
番茄鐘是一種很科學的時間設定,25分鐘專注工作,5分鐘休息,25分鐘專注工作,5分鐘休息……
一天有三到五個番茄鐘,工作效率會大大提高。
操作工具:鬧鐘、手機計時、番茄鐘軟件
關鍵點:25分鐘的時間設定需要保證不受其他任何因素影響,能保持專注;5分鐘的時間設定,必須得休息,可以散步,閑聊,不參與任何和工作有關的。
大多數人靠意志力來集中精神的時間,都在25分鐘內,你可以想象這只小猴子安靜下來的最長時間就是25分鐘,之后就要開始鬧了。甚至盧梭也是如此,他意識到不到半個小時,他的注意力就會分散,無論是研究哪個領悟,于是他就針對自己的情況制定了一種方法:半個小時研究一個領悟,半個小時過后立刻切換到另外一個領域,以此來回切換,這讓他一直保持專注,同時也在多個領域獲得大師級的水平。
總結
如何和及時行樂猴和諧共處達到克服拖延的目的?
設置小關卡和獎勵
用想象力喚醒未來的自己
用行動讓自己暖身
The rule of three
用番茄味讓自己短時間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