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許多人問我一個人夜晚踟躕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卻不是孤單和路長,而是波瀾壯闊的海和天空中閃耀的星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張小硯
?
你對我說:“我經常會感到孤獨。孤獨感來襲時,就像跌進了萬丈深淵,自己在恐懼中急速墜落,求生的欲望很強烈,卻抓不到一根稻草……”
我輕輕打斷你,說:“別說了,我懂,我都懂?!?/p>
一 ? 孤獨就像自己的影子
童年的記憶里,大人們似乎一直都在忙,忙著跟鄰居講話,忙著洗衣服,忙著做飯,忙著下地干活兒。
記得大約四、五歲的時候,我常常在一條胡同里玩耍。胡同的兩面墻上滿是爬山虎,綠綠的一大片。胡同很短,我卻從胡同的一端跑到另一端,再從另一端跑到這一端,樂此不疲。累了,就蹲在墻角,看螞蟻成群結隊搬運糧食,看毛毛蟲在地上緩慢爬行。
現在想想,自己為什么對那條胡同情有獨鐘。胡同的兩側都有墻壁,可以給幼小的心靈些許的安全感,而且胡同很短,有盡頭,也有盼頭,在自己小小的認知里,我可以“征服”它,就像擁抱整個世界般。
六七歲時,我拿著簸箕,從廚房穿過小院,走向門口的柴草堆。我笨拙地把柴草放到簸箕里,再返回廚房。個子很小,簸箕很大,風一吹,碎草就會沾到我的衣服和頭發上。我費力里把簸箕搬到火灶旁,然后坐在小板凳上,一邊拉著風箱,一邊把柴草放進灶底,看灶底的火隨著風箱的拉動忽明忽暗。
那個夏天,幾乎每天傍晚,我腳踩松軟的土地,一路小跑,來到村西的小湖旁。夕陽西下時,云被晚霞涂了胭脂,映照在湖面上,像一捧一捧的雞冠花。我坐在小湖旁的高地上,兩個胳膊抱住膝蓋,靜靜地,看家家戶戶的炊煙裊裊升起。
童年里的我,是孤獨的,不管是在胡同里,鍋灶旁,還是小湖邊。那時,自己并不知道“孤獨”這兩個字的存在,但那種孤獨感,像半夜飄灑的細雨,淅淅瀝瀝,細細碎碎地滴落在記憶里的每個角落。
最不愿意翻起的記憶,是大一那年孤獨帶給我的無助與脆弱。
那年,學費還是沒有攢夠,好不容易找到的打工機會又被別人搶走,一日三餐都成為了問題。
在校外徘徊累了,我一個人坐上了去臺東的公交車,車窗外面雪花飄飄,里面的乘客熙熙攘攘,我就像一個多余的存在。公交車到達了終點。下車后,我站在雪地里環顧四周,發現自己來這里并無目的,然后再坐上車,返回學校。回學校時已是傍晚,街上路燈亮起,家家戶戶的燈也亮起,卻沒有一盞燈是屬于我的。
晚上在圖書館看書,看的是《一個人的好天氣》。
人們不停地從我面前走過,沒有人朝我看。他們看起來就像一張鉛筆畫,要乘著微風飄然而去似的。這張看似平常的紙片卻不知不覺中劃破了我的皮膚。我嘆了口氣,抱緊胳膊,低頭快步走向車站。
當讀到這一段時,我終于不能自己,眼淚肆無忌憚地洶涌而下。
孤獨,就像自己的影子,我們走到哪兒,它就跟到哪兒。
二 ?和孤獨的相處變化,意味著一個人的成長
我曾經嘗試著去躲避孤獨。
有次室友們拉著我去K歌,我去了。聒噪的音響,歡聲笑語,冒泡的啤酒。置身其中,自己一時間確實忘記了孤獨。我跟朋友們碰杯,把酒言歡??稍诜畔戮票哪且豢蹋陋殔s冒然拜訪,讓我猝不及防。就像突然的一場暴雨,把人渾身上下澆透,身心冰涼。
那一刻,我深刻理解了“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這句話的含義。
此路不通。為了躲避孤獨,我另辟他徑。
去開闊自己的視野。我看歷史劇,看紀錄片,不再把思考的鏡頭對準自己和自己身邊的芝麻谷子,而是對準了歷史長河和宇宙長空。
于是內心開始明了: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自己不過是其中一粒粗糙的小石子;在浩瀚無垠的宇宙長空中,自己不過是其中一顆不起眼的小星星。
或許,很多時候,很多情感和思緒源于把自己看得過于重要,把自己看淡后,發現孤獨感也隨之慢慢變淡。
為了克服孤獨感,也為了生計,我讓自己變得異常忙碌,課余時間、周末時間、寒暑假時間全部被工作排滿。有次暑假,我每天做三份家教,為了其中一份家教,每天頂著炎炎烈日,從城市的一端,倒三次公交車,穿梭到城市的另一端。
身心忙碌了,孤獨感也漸漸消失了。
我甚至把自己所愛文學書和小說書都束之高閣,怕書籍里的一段話、一個句子、一個詞語、甚至一個符號,會引起自己敏感的思緒,波動自己的心靈和淚腺。
在與孤獨的這場持久斗爭中,我竭盡全力,最后凱旋而歸。
終于可以不與孤獨為伍,我為此沾沾自喜、歡呼雀躍。
隨著畢業,工作,結婚,我越來越忙碌。生活就像一個大鞭子,而我像一個陀螺,被它抽動得轉得飛快。我在奮力旋轉,世界也在我眼中飛速轉動,五彩繽紛的風景,漸漸模糊成一團。
很多時候我感到精疲力盡,特別想停止轉動,駐足,看看被遺忘許久的風景。
我開始想念孤獨并接納孤獨。
時隔多年,我終于有勇氣打開了束之高閣的書籍。我開始認真看書,感受文字所帶來的思想碰撞。我重新拿起筆,坐在書桌前,梳理自己的思路,寫下自己的所想。
獨處時,才有時間思考;靜思時,才有機會感悟。
我開始接納孤獨,和她手牽手交心,享受著跟她的每一段對話。此刻,我發現孤獨帶給我的不再是空虛、無助、和迷茫。孤獨于我,變成了一種享受,一種奢侈,一種自由。
從逃避孤獨,到接納孤獨,再到享受孤獨,讓我慢慢學會了與自己和這個世界好好相處。從某一方面來說,和孤獨的相處變化,意味著一個人的成長過程。
三 當一個人孤獨時,是提升自我最好的時機
那年在吉隆坡,我們一群人在吃飯聊天時,有人提及了關于"孤獨”的話題。
其中一個人叫阿明。他放下手里的刀叉,說起了自己的故事。
那時,阿明已經在馬來西亞八年了。他有廚師證,正巧親戚認識的一家飯店需要廚師,于是,就介紹他來吉隆坡工作。第一次踏上異國的土地,想著可以多賺一些錢給父母,他有些興奮。
可事與愿違。他來吉隆坡第二天出門時被一輛轎車撞飛,小腿骨折,身體多處受傷,所幸生命無礙,但醫生說,需要修養至少半年。
這半年里,他不能工作,只能是靠借錢度日。他窩在小小的出租房里,一天抽兩盒煙。那時,他才意識到,家里的飯菜是多么的香,國外的月亮并不比國內圓。不想讓父母擔心,每次跟父母通話時,他都說自己過得很好。
自己一點點依靠都沒有。阿明說,那半年多的時間,他是孤獨的。
深夜里,巨大的孤獨感像海浪一樣襲來,他抱頭痛哭過,也曾尋過短見。
“后來,你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不約而同地問道。
“沉淪了幾天,我開始瘋狂地學習英語。反正什么也干不成,不如趁機把英語學好了。我看當地新聞練習聽力,跟鄰居小朋友對話,拿著語法書死啃。”
從語法不通到現在的對答如流,不知阿明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這似乎遠遠超出了一個初中畢業生的認知極限。
得益于語言優勢,又加上他對商業有天生的敏銳感,他在馬來西亞混得如魚得水。
那時,他已經在吉隆坡開了好幾家連鎖酒店。
阿明笑笑說:“如果沒有那段孤獨的時光,或許,我還在酒店的廚房里渾汗如雨呢?!?/p>
他喝了一口啤酒,繼續對我們說:“當一個人孤獨時,是提升自我最好的時機?!?/p>
聽到這句話時,我沉思了許久,至今記憶猶新。這大概是我那次遠行最珍貴的收獲吧。
四 與孤獨握手言和
你問我:“當內心感到深深的孤獨時,應該怎么辦?”
換在從前,我會給你建議,讓你慢慢遠離孤獨。
可現在,我的回答是:“不要試圖去逃離孤獨。坐下來,和孤獨握手言和。”
當你和孤獨促膝長談時,你會慢慢發現她的絕美和驚艷。
當一個人孤獨時,就像在無盡的黑夜中行走,有人因此而淪陷,也有人慢慢適應了這種黑暗,雙眼變得敏銳,更容易發現星星之火,從而走出燎原之勢。
張小硯說:“后來許多人問我一個人夜晚踟躕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卻不是孤單和路長,而是波瀾壯闊的海和天空中閃耀的星光?!?? ?
我希望,后來,如果有人如此問你的時候,你也綻放笑容,作出這樣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