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的三個故事,兩個是我親身經歷,一個是我的同事講的,這三個故事充分說明,你的位置決定你在別人心目中的高度。
01
話說多年以前我在一家私立醫院混,在一個不被重視的醫技科室做一名普通的職員,而她呢,暫且叫她s女士吧,當時是我們財務科的主辦會計,因為她在行政區辦公經常接觸公司高層,所以與我們這些一線工作的人員相比有著與生俱來的優越感。
我們兩個接觸很少,即使四目相對也僅僅只是點頭之交,我們的關系發生微妙變化來源于我后來跳槽到現在的公司。因為工作安排,我陰差陽錯地成為了老東家的上級單位,而她也因為人事變動變成了我負責項目方面的直接分管領導,于是我們有了業務上的接觸。她年長我幾歲,深諳我們關系的微妙之處,對我自然客氣起來,甚至多次當現在同事的面夸我諸如踏實能干、任勞任怨、人人喜歡之類恭維的話,讓我不由不寒而栗,我這么多優點你才發現么。
其實即便不是我和她的關系,我心里還是念及老東家的好,感謝她多年以前的收留,讓我得以在這個陌生的城市有了立身之本,有了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如果不是因為工資過低我真心不愿意離開。
也正因為工作上的關系,我們每次見面竟然格外客氣,甚至有事還能出門想送,實在讓人感慨角色的轉變可以從無視轉為“坐上賓”。
02
這個故事的主角暫且叫她x女士,也是我現在的同事,即將成為上下級單位關系的同行。(她由于待遇問題,已經辭職,目前處于現在單位交接中,新東家業務學習中)
她比我到現在單位時間較長,所以有老員工的一些傲慢,再加上我的第三方勞務派遣身份,似乎在這個單位就是一個“外人”,而她也和很多老員工一樣,對我也是以“外人”身份。
平時我們之間沒什么交集,但是自從上屆領導提拔她為辦公室主任后,我和她開始有了交集,甚至有時候她有些數據之類的事情請教于她,而彼時的她脖子昂的高高的,不是我不知道就是冷臉相對,以不知道或者不懂為由拒絕的較多。
對于她的這種態度我已經習以為常了,可是自從她找好下家以后,她可能忽然間發現我們以后打交道的時候會很多,而我手中的業務將是她在新東家的生存之道時,她開始對我笑臉相迎,甚至在上周我手里有項數據需要辦公室幫忙時,她竟然主動為我出謀劃策,給我提供多種方案,讓這件雜亂無章的事情有了頭緒。
而近二日因為她的“新工作”,她想盡快融入進去,對我又是請教又是咨詢的,清一色的笑臉相迎讓我更感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03
這個是我同事親自經歷的一件事情,這個主角是她原來東家的主管M女士。那年和同事一起入職的還有另外兩個人,按照同事說的,她自己屬于領導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務實性人員,而另外兩個頭腦聰明,平時對主管M屬于送東西溜須拍馬型的,為此他們科室干活主力就非我同事莫屬了。
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主管M女士面臨公司內部人員競聘上崗,作為公司中層的她是競聘的主力軍,為此她積極報名,進入備考狀態。
一個再偶然的機會,主管M 女士得知同事有備考方面的知識儲備,所以主管M女士主動向同事示好,手頭的活也不要干了,以后上班時間就全力以赴陪她備考,被感動了的同事心思單純,看到主管如此待她,更是傾其所有把自己的全部備考材料一股腦兒的給她,為她解疑答惑最后讓她得以圓滿競聘成功。
以前三則故事都是真實發生過或者正在進行中的事情,他們中的主角給予我們的態度由陰轉晴也是經歷很長的時間,現實中我和同事比較大度,雖然以上“主角”們曾經對我們“殘忍”過,我們也會輕易忘記重新“開始”新的合作關系。但是對于不計前嫌比較單純的我和我的同事紛紛覺得,人所在的位置或者能給予別人的“利用價值”真的決定著我們在別人心目中的高度,“價值”提升了“態度或者高度”自然也就上去了。
另外這些“主角們”是否意識到,如果多一些的先見之明,或者懂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道理,會不會我(她)們現在的關系會更融洽呢,不得而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