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背景】
我是做OA辦公軟件的,年前遇到客戶A,我聯系到了A公司負責信息化管理的郭經理,郭經理剛入職A公司,郭說公司打算上OA系統,但年底比較忙,打算年后做。
通過后續交流,得知A公司和B公司是兄弟公司,A公司很多員工都是從B公司過來的,B公司用的是我們公司的系統,B公司對我們系統非常滿意。
今年2月上旬,我代公司項目經理給A公司做產品演示和講解,演示過程非常順利,A公司各副總及各部門的疑問我們都給出了滿意的答復。但A公司蔡董在會議最后拋出了三個問題:
1、系統的安全性?
2、系統的操作難易程度?
3、系統的性價比?
提出三個問題后,蔡董完全不給我們解答問題的機會就解散了會議。提出讓公司的各部門寫一份OA系統對于各個部門的好處和價值的報告,由公司副總湯T總和楊Y總負責,并讓我們發一份報價給他們。
會議結束之后,我針對蔡董在會議上提出的三個問題,寫了一份文檔給蔡董,蔡董收到后未做任何的答復,現在項目一直擱置沒進展,估計有以下2個情況:
1、打算擱置項目,蔡董可能覺得公司現在的情況還不適合上OA系統,打算將項目擱置,原因可能是A公司成立時間較短,相關體制還不夠完善,而且在今年5月份可能會搬遷到新的辦公大樓,另外通過內線郭經理提供的反饋,他也覺得公司可能打算暫時擱置這個項目。
2、打壓價格,因為整個項目過程只有我們一家廠商參加,A公司中不少的人都在B公司用過我們的系統,包括副總湯T在內,當時演示交流會的時候,效果非常好,如果后續的進展太順利我們廠商肯定會報高價給客戶。蔡董這樣做可以給我們危機感,所以我們必然不敢報高價給客戶,從價格上再給客戶一個擱置項目的理由。
問題:
以上是我對該項目的分析,針對該情況我該如何去打破僵局,并以較高價格成交?
藍小雨回復:
一、正確認識銷售中存在的問題:
1、蔡董為什么會憤然離席?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提問者有兩條做得比較好:
第一,條理性比較強;
第二,有理性思考,對這個問題的判斷還是比較準確的,說明銷售有一定的基礎和能力,現在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先分析蔡董提出的3個問題,問題1和2,即軟件的安全性和系統難以操作都是虛的,打一幌子而已,因為蔡董不一定懂這個辦公軟件。問題3,即軟件的性價比才是他考慮重點的,為什么蔡董不給解釋機會就走了?他離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認為還是對招標流程不滿意,可以用憤怒來表示。蔡董考慮的是為什么這么大一個項目,只有1家公司進行招標和談判?中間是否存在利益關聯?呵呵,咱們在大公司上過班的同學,會對這個流程有所體會。
最后提的問題是:我該如何去打破僵局,并以較高價格成交?這充分暴露了乙方的心理,同時甲方肯定知道乙方也是這么想的,況且只有1家公司參與甲方項目,這就讓甲方談判時陷入被動,甲方不可能那么被動的,從蔡董性格分析,很可能有逆反心理。
蔡董的思維模式和職業經理人、企業員工是不一樣的,哥們你想想,招標會上所有人都說好的時候,蔡董會認為軟件公司下的功夫挺深啊,下面人都被打通了?他是最后一個知道的?下面一片叫好聲,你們是不是穿一條褲子?嘿,把我當傀儡啊?蔡董追求的是控制欲,他不可能輕易同意下面人強推方案。
有一些大領導具有逆反心理,底下人捧誰,他就懷疑誰,底下一群人踩誰,他就會逆向來捧誰,因為被踩之人肯定是觸犯那些人的利益,而為啥會觸動那些人的利益?因為小群體要守著自己的利益啊,呵呵,大領導都會安排一個對立角色出來,他好坐收漁利,歷史上這類故事太多了。
2、A公司項目負責人分析。
蔡董需要拉2個副總參與,我們是阻擋不住的,而且這種流程才符合蔡董的想法,為什么呢?蔡董憤然離席,湯T副總和楊Y副總會看不透嗎?肯定看得懂,如果他們看不懂,就沒有必要在A公司做了。
副總湯T、楊Y我們能搞定嗎?經過第一次招標后,這2個副總肯定會與我們刻意保持距離,現在這種情況下,搞定2個副總肯定有難度,這時我們應該做的是拉住郭經理,讓郭經理成為我們內線,有情況及時通報。
至于如何搞定2個副總,還是要通過溝通建立熟悉的關系,但是不要談利益輸送,那以什么理由進一步接觸呢?好辦!讓信息部郭經理拿到各部門的關于使用OA辦公軟件好處和價值的報告。
這里多說一句。如果郭經理發標書,肯定有很多許諾,競爭對手也會打通很多關節,這是他們會削尖腦袋做的事情,這個毋庸置疑。
強烈建議打通湯T、楊Y兩位副總和郭經理,說服他們接受一個概念,即我將公司對公司的業務方式轉變成私人對私人的合作關系,談的不是紅包和回扣的事情,而是如果采用了一款不熟悉的軟件,和一個不熟悉的公司合作。一旦沒有做好,會對公司和個人有什么損害?
對公而言,可能讓公司白白花了錢,沒有提高效率;對私人來說,所有矛頭指向湯T、楊Y兩位副總和郭經理3個人。各部門的評論很有可能有:“怎么找了這么破的公司和軟件讓我們操作”。
蔡董可能不懂軟件,如果聽下面反應不好就可能會責備副總,當時怎么挑的?怎么考核對方的?呵呵,一句話就把三位領導所做工作全部給否定了。
湯T、楊Y兩位副總,是希望蔡董以找了便宜軟件表揚1個小時,還是希望蔡董批評1年呢?選擇其他軟件都有可能造成蔡董會將所有矛頭指向湯T、楊Y兩個副總和郭經理,后果很嚴重。呵呵,咱們想辦法反復輸送這個觀點,“嚇”也要“嚇死”甲方幾個關鍵性代表。
用生不如用熟,和我們合作,肯定安全放心,不會影響兩位副總和經理在公司的發展。現在職場經理人守身法則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以如何將公司利益轉變成私人利益很重要,我們保證不會出錯,并且還可以為他們加分,我經常用這招,屢試不爽哦。
3、這個項目會不會擱淺?
我分析這個項目擱淺的可能性不大,讓各部門寫OA軟件的價值和好處的報告只是一個說辭,為什么讓副總湯T和楊Y負責?按照正常的企業管理流程,一個項目一般就一個老總負責,有一個評審委員會就行了。現在同時讓2個副總負責,很有可能是讓2個副總相互監督和制約。如果是我,我也會這么做,從該細節我們可以看到蔡董真實想法,他很有可能懷疑該招標流程中存在貓膩。
我估計蔡董想的是重新招標,至于兄弟單位B公司已經使用了投標公司的OA辦公軟件,這只是一個很虛的光環,誰說B公司用了該軟件,A公司就一定要用?不一定嘛,中國有句古話“縣官不如現管”,蔡董現在是公司的負責人,他肯定要利用自己的權利來加強對公司的領導。
二、如何打破僵局?
1、簡單分析一下公司的優勢和劣勢:
總體來說,有多少優勢就有多少劣勢,優勢就是客戶體驗好、易操作、服務好、不用做多余的培訓、口碑好等。
劣勢就是價格較高,而且不可能降低很多價格。為什么不能降價呢?大幅度的降價就會出賣B公司的人,而且蔡董認為采購OA辦公軟件過程中肯定有很多水分,這樣會讓B公司負責軟件采購的相關責任人陷入被動。
即使大幅度降價,蔡董也認為你還可以降價,由此你的優勢帶來了這個弊端。硬幣都有兩面,不可能既享受A面又享受B面。如果重新招投標,競爭對手肯定要用價格優勢來競爭,我們要重點關注價格問題,不能追求暴利了,這點請做好思想準備。
2、丟掉幻想,現在想賣高價可能性等于零。
A公司重新招投標就有其他競爭對手進入,肥羊就變成鴨了,我對軟件銷售不是很熟悉,但是個人認為軟件銷售有很多項目構成,有很多提供組合式的銷售模塊,為了達到性價比最大化,如何為客戶提供附加價值是我們應該想辦法做到的。
比如軟件是30萬一套,競品是25萬一套,可以通過提供組合的附加價值來彌補價格的劣勢,還有就是服務,軟件的服務項目,體驗一定要做好。
價格是和付款方式捆綁談判的,呵呵,可以不降價,但付款方式可以談,明白了?軟件有后門,咱們不擔心客戶欠款。
3、如何將優勢激發到極致?
我們一直強調銷售就是發揮自身優勢,將自身優勢激發到極致,咱們應該把口碑好、服務好等優勢激發出來,徹底打消蔡董的顧慮。人嘴兩張皮,正反都是理,激發到極致,對我們好處太多了。
比如,A公司用其他公司的軟件后,競爭對手敢保證他能提供優質服務嗎?
競爭軟件運行會不會有其他問題?競爭軟件架構如何?對細節考慮周全嗎?
俗話說“用生不如用熟”,我們是經過時間考驗的,我們有天然的切合度,這就是將我們優勢激發到極致,同時需要將我們劣勢進行淡化,買軟件核心是買服務,有很多定制化的東西和需求,后臺要積極的進行跟進,買軟件買的是動態的、長期的服務。
如何將私人利益和我們利益捆綁在一起,這個也叫做把激發自己優勢做到極致。客戶肯定不如我們懂OA辦公軟件,要多次運用不同方式和客戶談OA辦公軟件使用不好帶來的損失,1次不行就5次,5次不行就10次,甚至20次,做好數量級。
在自己腦子里形成固化概念,不是說一次就行了,要通過多次多種形式說。要有正面、反面的例子,給客戶講故事,可以從網上找職業經理人圖便宜,當時獲得老板贊許但讓公司受到損失的案例,要反復的把這些故事講出來。
現在給他們拋出一個題目,請問兩位老總和郭經理要在這個項目上如何表現呢?
如何讓2個副總獲得蔡董的認可?我們有機會讓2位副總獲得充分表現的機會,咱們已經有了第一次的溝通和報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價格可以適當的便宜一點,但是不能太多,要和B公司的價格基本差異不大。
第二,付款方式可以讓步,軟件不是可以有后門嗎,如果不付款可以不提供后續服務,比如之前的付款方式是433,那么我們可以改為334。
《我把一切告訴你》書中有說,談判有3個關鍵因素,單價、付款方式和打官司地點,我們在合同談判時已經將價格和付款方式都做了讓步,這樣相當于讓2個副總在蔡董那兒獲得了表現的機會。
第三,做好一件事情,分析其他商用軟件的缺點并進行最大放大,同時找同行的缺點是最容易的,也是最專業的。
這其實就是一種市調的過程,因為我們懂得肯定比客戶多。我們有能力和方法找出競品的缺點,而2個副總和經理肯定不如我們專業。
我們就是要利用2個副總不懂OA辦公軟件的方式嚇唬他們,讓他們認為使用其他軟件可能會對他們自己和公司都帶來不好影響,不懂的就容易被嚇唬住,三招打完,我們為2位副總和郭經理提供了一個職場經理人表現的機會和舞臺了。
在這里分享一個我之前給A集團找裝修材料的故事:有一次,我去采購工程壁紙,去找供應商,供應商嚇唬我,他看我年紀輕輕,以為我不懂壁紙。這家伙天馬行空就吹:“你挑選的這款工程壁紙,品質不行,用的不好可能只能用一年半載,你該選那邊的壁紙……”實際上供應商不知道我了解壁紙,嚇唬我!
其實,壁紙使用時間長短不在壁紙,而在接合劑(即壁紙膠粉)和施工工藝上,壁紙本身并沒問題,賣壁紙的蒙我呢。他們推薦的壁紙,張口就說8年不脫,指我選定的工程壁紙卻說2年就開始脫皮……
呵呵,工程壁紙價格比較透明,一平米賺不了幾毛錢,利潤有限,所以他們就拿這個嚇唬我。如果轉移到他代理的品牌,毛利潤就很高了,可能有40%甚至更高。
A公司的兩位副總也好,還是郭經理也好,肯定不如咱們懂軟件,用我們懂這個來嚇唬他們,把細節夸大化,達到自己的目的。
4、拿到報告后怎么做?
咱們拿到A公司各部門使用軟件的好處和價值的報告后,研究A公司使用軟件的需求,下次招投標時,針對需求附上新解決方案。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軟件能緊貼A公司各部門需求,能為公司創造更多管理價值。
軟件或許是定制化開發,想辦法通過這個機會多和A公司各部門溝通(比如經理郭幫忙),招標時,當其他軟件商或許還在泛泛談概念,我們已經在談項目實操了,領先他們幾條街吧?
二期讓A公司各部門參與到OA軟件操作流程的定制,再次招投標,各部門經理會反對自己參與的項目嗎?肯定不會啦。至于怎么推動這個項目,已經超過你的范圍。2個副總給蔡董做匯報時,有2個主題:第一,確定重新招投標主題;第二,單獨做一個招標流程報告。
至于重新招投標,首先要通過蔡董同意,然后各部門肯定要反饋建議。我估計A公司還是要上系統,不管有多少家公司參與,我們的優勢還是處于領先地位。總之,這個是項目銷售,而項目銷售是所有銷售中最難的。因為項目銷售周期長、需要搞定的關鍵人比較多、項目銷售變數大。
做項目銷售我們需注意:
1、決策層較多、流程較多、要耗得起、客戶的核心利益要保證。總之,一定要有耐心;
2、要全面了解銷售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遇見困難不怕,辦法總比困難多;
3、時刻抓住客戶痛點,非常關鍵,我們提煉產品賣點,就是為了有針對性治療客戶痛點;
4、決策人即使不能成為朋友,也不要成為敵人;
5、一定要有內線,隨時給咱們通風報信。
最后,分享我創業的物聯網公司的一個案例,我們公司是在物聯網行業創業,曾有一個穩定的大客戶,是一大型集成商,他們客戶群以國內酒業集團為主,在行業里很有影響力。
我們銷售總監花費三個月時間,恨不得天天到他們公司上班,最后跟他們總經理、技術總監、銷售總監混很熟了,能做到經常到外面喝酒的程度,在讀寫器領域,我們合作愉快,8000塊一臺賣的不錯,一年大約有80—100萬的業務量,在我們公司算黃金客戶。
我們銷售總監能在他們總經理辦公室隨便走動,跟銷售部打成一片,關系處得如魚得水,但就是在采購總監這塊,關系弱了點,但也無礙大局。我們銷售總監也是比較有性格,既然采購總監不鳥人,他也沒特別把對方放在心上。但事情往往就壞在這幫人手上,典型的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集成商的采購總監是E董親戚(總經理有時都要讓他三分),這家伙油鹽不進,內心封閉,防備心理重,不好打交道,也因為找他的人太多,有些狂妄吧。采購總監在集團掌握有實權,即使銷售部指定采購我們產品,采購總監也可以不聽,他只關心性價比。到了后面我們才逐漸了解到這層關系。
天有不測風云,忽然有一家外資品牌插了一腿,為了打開國內市場銷售局面,跟我們搶奪市場,他們按特批價執行,直接降價到5000元/臺(按成本價銷售,還要搭上三年維保,實際是微虧價格)!更加雪上加霜的事情是,據我們側面多方打聽,采購總監跟外資銷售主管睡到一起去了……(劇情有些狗血)
采購總監大權在握,我們跟外資品牌PK,性能差不多,但價格相差3000元,他就有權用競品,把我們曬到一旁去了。而我們不能降價,一旦降價那前面8000元/臺的價格怎么解釋?今后還想恢復嗎?虧本買賣如何做得?包括打八折什么的降價策略也沒有任何吸引力!
而且那位采購總監知道我們銷售總監的本事,他也有點怕我們上下亂竄說話,所以傳話過來,如果還想跟他打交道,對不起,請我們公司另換旁人!
于是,整整半年,我們一單沒開!怎么辦?這個采購總監我們原來也算熟悉,但沒辦法,他要照顧小情人的生意,我們總監是個大老爺們哦。
后來我和銷售總監經常在一起琢磨,最后定下一條計策,我們的銷售總監不再接觸他們采購總監,轉而專心攻取集成商的技術總監!這是一條毒辣的計策,算是釜底抽薪!
因為銷售部跟客戶推薦產品時,客戶會下達產品使用技術要求,技術部通過測試各個廠家產品,最后給出技術上參考意見和技術門檻,凡是入圍產品(技術部先做性能測試),銷售部才能去跟客戶提交,客戶測試通過后,一旦指定某款產品,那么采購總監就無權改變,只能是殺價。
以前客戶測試后大都不指定品牌,要綜合看售后服務和價格。現在技術部和銷售部配合我們,專門不拿這家競品提交給客戶做測試,而是拿其他技術達標的品牌連同我們產品送過去。
因為我們產品性能確實不錯,所以中標幾率比較大,當然也不是把把中標。
我們銷售總監神通廣大,大概兩個多月就徹底搞定了集成商的技術總監,針對我們產品優勢,故意將一秒鐘多標簽讀取數量這個關鍵技術指標提高很多,這個是我們產品優勢,而且是競品短板!甭管客戶是否有這個實際需求,他們都按這個來篩選測試產品,自然我們又重新脫穎而出!
當然,在銷售部這塊,我們也下了大力氣,最后銷售部暗地配合我們,這個問題算是解決了。
現在不是銷售部指定用我們產品,而是客戶提出苛刻技術要求,我們產品達標了,其他達標企業都是大牌外企,他們自然不肯降價,所以我們產品性價比重新牛起來。采購總監不好換品牌,只能跟我們談,但他有本事跟我們談合同賬期,還可以故意拖欠合同款,所以還是要必須拿下他才行!
第二個問題,如何修復與采購總監的關系?我們決定再派一個銷售主管,他負責搞定采購總監。如何搞定?老套路啦。
在銷售總監悄悄進攻技術部的時候,我們銷售主管也開始行動起來了,剛開始人家愛答不理,上門拜訪等兩小時只給你5分鐘說話時間,態度?好冷淡哦。
銷售主管回來后,總是唉聲嘆氣,根本搞不定人家。我提出一個思路,他是男人,除了愛泡妞,難道就沒有點其他愛好?說什么也要打聽出來!還是書里講的各種套路,很快就打聽出來,這家伙酷愛打臺球!
妥當了,我們發動周圍人找到了幾位臺球高手,都是朋友圈里混的。于是我們銷售主管出門邀請采購總監出來打臺球,剛開始他還扭扭捏捏,到后來禁不住三番五次磨嘰,拒絕幾次后也就出來了。
從此我跟我們銷售主管說,打臺球就是打臺球,千萬別提工作!吃飯喝酒隨便,但還是不提任何工作,就是純玩!因為大家心知肚明,你越不提,今后他就會越提及!你只要在三個月跟他打10次臺球,事情肯定有轉機!(都是約在周末,打臺球和吃飯大概是一個下午和一個晚上)
這招就叫我們模糊銷售主張,對方就清晰,我們清晰銷售主張,對方就模糊,就裝傻!這條銷售圣經,我會跟大家念叨1000遍,因為太具有實戰效益了!
這哥們打了幾次臺球后,卻忽然變卦再也約不到人了!靠,這是怎么一回事?我們想了想,估計又是小情人在一旁搗亂!行,你有你的招數,我們也不是吃素的,小丫頭,你等著!
很快,我出了一個點子,請我們總監出面約技術總監、銷售總監、財務總監,他們三人出面約采購總監出來打臺球!呵呵,你采購總監可以不賣我們面子,公司三大總監的邀約面子你也不賣嗎?你好意思駁嗎?
呵呵,很快,又打了幾次臺球,每次花費其實并不多,也就是幾百塊不到一千塊,無所謂的投入,就這樣,我們跟采購總監的關系總算搞順溜了,當然,中間還有不少插曲和反復,但大致是這么走下來的,這里就不啰嗦啦。
經過一番努力,三個月后,我們雙管齊下,重新奪回銷售主動權,大家都是熟人了,什么不好談?競品即便有價格優勢,那有什么用呢?技術不達標啊,客戶不用,采購總監也愛莫能助哦。賣肉又怎么樣呢?架不住我們三個爺們群策群力啊,所以賣肉也不是萬能的哦!
再加上我們徹底搞定采購總監,大家都成鐵哥們了,呵呵,什么都能搞定。于是,第二年我們又簽下100萬訂單,這個客戶至今仍是我們黃金客戶。
很多同學之所以有這么多疑問,是因為書看的太少。其實只要把《我把一切告訴你》看超過5遍,看透,很多問題自己都可以解決了。
銷售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最快的成長方式無非就是跟著高手學習!!
現有職場銷售圈子,每天都會分享一些干貨,正有一位上市公司老總在群分享答疑,有興趣的小伙伴兒歡迎加入!
QQ群圈:【530-693-354】 進群驗證:【1688】注:無-驗-證-碼-不-加&群名額有限,加滿即止